誰能阻止「川皇」權力無限擴張?經濟學人:國會制衡功能已告癱瘓,大法官是最後防線

2025年1月20日,川普宣誓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後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茲致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迎來第二任期就職百日,與歷來總統不同的是,他對推動國會立法幾乎毫無興趣。《經濟學人》指出,川普正憑藉行政命令擴大總統權力,無視立法與司法體系的制衡,形成近似「帝王式」的領導風格——或許只有最高法院能守住權力分立的最後一道防線。

時間回到2017年4月28日,川普第一任期的第99天。川普在受訪時顯得挫敗不已,談到與國會協商推動立法時,他說:「這套體制非常糟糕,過於老舊。如果能繞開它,反而對國家更好。」

如今再次入主白宮的川普得逞了,他索性完全拋下這個「過時的體制」。與歷任總統在就任百日急於推動標誌性法案不同,儘管兩院皆由共和黨掌控,川普仍然對國會興趣缺缺——他正憑藉總統職權大刀闊斧地施政:祭出史上罕見的高額關稅、肆意削弱聯邦官僚機構、公開打壓政敵。

《經濟學人》稱,儘管這100天川普毫無重大的立法成就,但他的施政失敗了嗎?這很難說——從影響力來看,川普可能是現代美國總統中最具決定性的人物。在2月18日簽署的行政命令中,川普宣布 「在總統的監督和控制下,總統和司法部長應為行政部門提供權威性的法律解釋」。從現在到 2026年的期中選舉,川普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這種野心,意味著美國政治會混亂到什麼程度。

 

2025年3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AP)
2025年3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AP)

黨派惡鬥,國會癱瘓

如同今天的台灣,黨派鬥爭也讓美國國會混亂不堪,連長期捍衛的預算權也搖搖欲墜。《經濟學人》指出,數十年來,國會已主動讓渡對商業、貿易、聯邦機構,甚至戰爭的監督權限。如今,多數共和黨議員也只敢在私下對川普表達不滿,避免在下次選舉失利。

美國政府對國會立法權的尊重正在崩解:例如,川普基於模糊的國安理由,無視去年兩黨多數通過的TikTok強制出售法案。更嚴重的挑戰正在醞釀—川普已明確表示,若國會撥款與他的政策目標相悖,他將「扣留」資金、不予執行。若真如此,國會最核心的「財政控制權」將形同虛設。

被冰雪與低溫覆蓋的美國國會大廈。(美聯社)
被冰雪與低溫覆蓋的美國國會大廈。(美聯社)

川普是權力分立的破壞者

川普將權力集中於行政部門,削弱立法與司法機關的制衡,也就是說,他正在廢除行政體系內部的自我制衡機制。以往總統簽署行政命令前,須經司法部「法律顧問辦公室」(OLC)審查,確保合憲合法;但如今川普幾乎完全繞過這個程序。

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在行政體系內進行一連串的人事裁撤與忠誠度測試。其中,司法機構的政治化最令人憂心。《經濟學人》稱,美國在1972年水門案後形成的「司法部與總統保持距離」的慣例,已經正式告終。

美國民眾上街高舉看板,抗議馬斯克與川普的政府裁員計畫。(美聯社)
美國民眾上街高舉看板,抗議馬斯克與川普的政府裁員計畫。(美聯社)

芝加哥大學的法學教授胡克(Aziz Huq)警告,川普正使美國邁向「雙軌法律制度」(two-track legal system):表面上,法院的權力正常運作,但只要政府啟動某種「開關」,你就會從制度保護中消失,「墜入一個任由政治強人擺佈的黑箱空間。」《經濟學人》指出,這種體制過去往往是被用來描述中國與新加坡的「二元國家」狀態。

大法官成最後防線

由於美國正在面臨行政與立法權的雙重癱瘓——共和黨將在2027年以前維持多數席次,國會恢復制衡能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川普對行政部門的完全掌控,也讓內部自我糾正成為奢望。《經濟學人》認為,制衡川普的重任落在司法權肩上。未來幾個月,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茲(John Roberts)需要展現高超的政治手腕。

新美國基金會的政治學家李·德拉特曼(Lee Drutman)表示,川普很期待與聯邦最高法院的攤牌。他認為如果大法官們做出川普不喜歡的判決,可能會促使川普無視法院判決的文字與精神,這對美國憲政將是莫大傷害。《經濟學人》說,憲法的權威需要藉由集體信念維持,但是面對無賴的行政機關,憲法的制衡可能會變得像寫在羊皮紙上一樣脆弱。

最高法院已安排這個月針對「終止出生公民權」的官司進行口頭辯論,一般認為大法官們很難幫川普說話,畢竟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4條第1款明定「任何人,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並受其管轄者,均為合眾國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如果川普繼續漠視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的回應可能會變得更加強硬。 (相關報導: 川普發表就職百日演說 稱現在只是「初始」、將有更多重大作為接連上路 更多文章

鑑於共和黨至少在2027年之前都將繼續享有多數席位,國會在此之前重新振作的可能性很小。從目前的發展看來,只有當川普因為經濟上的自殘行為(像是「對等關稅」)導致支持率大幅下降時,情況才會發生變化。由於總統的意志不變,行政機關內部也缺乏自我糾正的可能途徑。這場守護共和國的戰役,最終將落在幾位大法官的身上——他們手中沒有軍隊,只有一枝筆與一份對權力分立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