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屏東枋山地區展現出驚人的蛻變。原本安靜的海岸線,如今成為一個個活力十足的旅遊熱區。沿海一帶,咖啡廳、露營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人潮與商機同步湧現,生生不息。
推動這股改變的主力,不是大財團、也不是政府計劃,而是一群自由、熱愛自然的「車宿族」。這些旅人用自己的方式,帶著車子與夢想,踏上枋山。
我們不僅帶來人潮,更創造出實質的經濟效益:當地小農產品有了銷路,小型餐飲業因應需求快速興起,就業機會隨之增加,原本面臨人口流失困境的鄉村,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車宿—這種自由、自主、低環境衝擊的旅遊方式,展現了與過往傳統觀光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它不需要龐大的水泥建設,也不需奢華包裝,只要一片能停車望海的空地,就能激活一整個社區的活力。枋山正是台灣最佳的示範案例。
然而,我們必須嚴正指出,目前台灣各級政府與相關單位,對於車宿旅遊的認識仍顯得落後與遲鈍。不僅缺乏友善的基礎設施規劃,甚至有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目限制、打壓車宿報導,暴露出對新型態旅遊趨勢的無知與恐懼。
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枋山的成功證明了:只要給予合理空間與基本管理,車宿能為地方帶來源源不絕的觀光收入,甚至遠比一次性的開發案更具可持續性。政府應該立即調整政策,正視車宿族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停車休憩規範,投入適度基礎建設,並與在地居民合作,形成共融共榮的發展模式。
車宿,不只是旅行方式的改變,更是地方振興的新契機。如果我們還抱持著舊有的思維拒絕它,台灣只會再次錯失讓鄉村再生、旅遊創新的黃金機會。
屏東枋山已經用行動證明了答案,現在,輪到政府拿出真正的智慧與行動。 (相關報導: 高洺塗觀點:觀光轉型的十字路口:面對政策、地方與產業的挑戰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極限運動頻道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