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中共≠中國」─中共僅剩「統治法理基礎」的「阿斯基里腱」

中國在經歷疫情後的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共產思想的轉弱,目前僅有日漸增強的民族主義。(資料照,AP)

中共雖然經常踐踏民意,但這並不等於他在執政過程中完全不顧民意,否則他就不必搞「大內宣」。他還是需要得到民眾支持,越多越好,這是常識。

中共用來凝聚民心,以構成其統治的「法理╱合法性(legitimacy)」基礎的基本途徑大致有三:意識形態、物質利益、民族主義。當然不可能有「選舉產生」,這是中共作為專制國家與民主國家的最根本差別。要強調,這「選舉」必須是「公正選舉」。否則,中共也是有某些「選舉」的。但眾所周知,他們的「選舉」與「公正」根本無關,是走「選舉」形式的笑話。

意識形態、物質利益、民族主義。中共此三者的現狀如何?

中共三大「統治法理基礎」,兩衰一盛

意識形態:中共最基礎的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但晚至改革開放初期,中共╱大陸還有幾人真信馬克思主義?黨內黨外,從上到下,馬克思主義在大陸早已破產,作為一種「信仰」,它今天根本無法「凝聚民心」。中共堅持它,只因中共靠馬克思主義起家,不能否定它,否則會引起思想混亂。這和鄧小平再不屑毛澤東,也不敢全盤否定毛是相同道理(對比蘇共全盤否定史太林),因為毛是「建國者」,全盤否定毛,會連帶傷及他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動搖中共「國本」。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同樣道理。而且,守住馬克思主義還表示,中共仍有一個「高大上」的意識形態「理想」,可維持住中共的「思想信仰形象」,僅此而已。

至於「物質利益」,這是指發展經濟,讓民眾有錢,提高生活水準。這本是「雙贏」的「好事」:民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生活「歲月靜好」,中共則因此得到民間擁戴支持 ── 這是一個普遍看法:大陸民間自覺讓渡大部分的自由、人權、民主、法制……予中共,接受中共的威權乃至專制統治,以換取中共搞好經濟讓百姓富裕。這算是大陸民眾與中共之間的「默契」或「不成文契約」。但是,「物質利益」的「凝聚民心」效能也僅在「物質利益」本身。隨著習近平在國家治理上的種種倒行逆施,十餘年來,經濟遭重創,防疫「清零」和無預警無防備的突然全面解封,匪夷所思地「應染盡染、應死盡死」,帶給人民的次生災害更甚於疫情本身,再加上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乏力、金融領域的各種「爆雷」、房市股市崩潰、失業蔓延、由「民不聊生」引發的一起又一起舉世罕見的針對性或無差別大規模報復殺人事件,以及對當前處境與前途絕望的青年自殺事件,……,更不談生生不息的腐敗,以及嚴重的兩極分化貧富差距,「物質利益」作為曾經強有力的「統治法理基礎」,可說已經瓦解。

如此,中共的三大「統治法理基礎」中,兩個已經失效,「兩衰」,只剩下最後的「民族主義」,它的現狀如何? (相關報導: 薛偉觀點:中共的「猴籠理論」 更多文章

與「意識形態」的「破產」和「物質利益」的「消失」正相反,民族主義的「動能」卻火熾如常。大陸的民族主義既對內,也對外,是「護內排外」。「護內」的情緒包括:為歷史上遭受「西方列強的欺侮」復仇;為最近幾十年的硬體建設成就自傲;「富而威嚴」的暴發戶心理;盲信「東升西降」、「中國第一」,睥睨西方,君臨天下;「排外」則是廣泛的仇恨:仇美、仇日、仇臺(獨),以及仇港(獨)、仇澳(大利亞)、仇菲(律賓),乃至仇歐(洲)仇西(方),因為那裡爆出過一系列「辱華」事件……,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