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雖然經常踐踏民意,但這並不等於他在執政過程中完全不顧民意,否則他就不必搞「大內宣」。他還是需要得到民眾支持,越多越好,這是常識。
中共用來凝聚民心,以構成其統治的「法理╱合法性(legitimacy)」基礎的基本途徑大致有三:意識形態、物質利益、民族主義。當然不可能有「選舉產生」,這是中共作為專制國家與民主國家的最根本差別。要強調,這「選舉」必須是「公正選舉」。否則,中共也是有某些「選舉」的。但眾所周知,他們的「選舉」與「公正」根本無關,是走「選舉」形式的笑話。
意識形態、物質利益、民族主義。中共此三者的現狀如何?
中共三大「統治法理基礎」,兩衰一盛
意識形態:中共最基礎的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但晚至改革開放初期,中共╱大陸還有幾人真信馬克思主義?黨內黨外,從上到下,馬克思主義在大陸早已破產,作為一種「信仰」,它今天根本無法「凝聚民心」。中共堅持它,只因中共靠馬克思主義起家,不能否定它,否則會引起思想混亂。這和鄧小平再不屑毛澤東,也不敢全盤否定毛是相同道理(對比蘇共全盤否定史太林),因為毛是「建國者」,全盤否定毛,會連帶傷及他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動搖中共「國本」。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同樣道理。而且,守住馬克思主義還表示,中共仍有一個「高大上」的意識形態「理想」,可維持住中共的「思想信仰形象」,僅此而已。
至於「物質利益」,這是指發展經濟,讓民眾有錢,提高生活水準。這本是「雙贏」的「好事」:民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生活「歲月靜好」,中共則因此得到民間擁戴支持 ── 這是一個普遍看法:大陸民間自覺讓渡大部分的自由、人權、民主、法制……予中共,接受中共的威權乃至專制統治,以換取中共搞好經濟讓百姓富裕。這算是大陸民眾與中共之間的「默契」或「不成文契約」。但是,「物質利益」的「凝聚民心」效能也僅在「物質利益」本身。隨著習近平在國家治理上的種種倒行逆施,十餘年來,經濟遭重創,防疫「清零」和無預警無防備的突然全面解封,匪夷所思地「應染盡染、應死盡死」,帶給人民的次生災害更甚於疫情本身,再加上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乏力、金融領域的各種「爆雷」、房市股市崩潰、失業蔓延、由「民不聊生」引發的一起又一起舉世罕見的針對性或無差別大規模報復殺人事件,以及對當前處境與前途絕望的青年自殺事件,……,更不談生生不息的腐敗,以及嚴重的兩極分化貧富差距,「物質利益」作為曾經強有力的「統治法理基礎」,可說已經瓦解。
與「意識形態」的「破產」和「物質利益」的「消失」正相反,民族主義的「動能」卻火熾如常。大陸的民族主義既對內,也對外,是「護內排外」。「護內」的情緒包括:為歷史上遭受「西方列強的欺侮」復仇;為最近幾十年的硬體建設成就自傲;「富而威嚴」的暴發戶心理;盲信「東升西降」、「中國第一」,睥睨西方,君臨天下;「排外」則是廣泛的仇恨:仇美、仇日、仇臺(獨),以及仇港(獨)、仇澳(大利亞)、仇菲(律賓),乃至仇歐(洲)仇西(方),因為那裡爆出過一系列「辱華」事件……,不勝枚舉。
提到「民族主義」,就連到「愛國主義」。一般來說,「愛國主義」多被視為一種高尚情操。在西方的定義裡,「愛國主義,patriotism」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是有所區別的,越是文明成熟的民主國家,越可能只有「愛國主義」,沒有「民族主義」。但在大陸中國,愛國主義在實質上等同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以其「高尚形象」為民族主義背書,推漲民族主義。
由於大陸民間「=愛國主義」的「民族主義」情緒是如此高昂,由此轉化成的對中共支持能量也相當可觀,可以說,即便中共的三大「統治法理基礎」中前兩個的「意識形態」與「物質利益」已經崩壞,剩下的「民族主義」仍足夠支撐中共。現狀事實上就是如此:很多大陸人談起國內的種種社會不公咬牙切齒,甚至痛斥中共,但話題一轉到美國、日本、臺獨、西方,他們的態度丕變,成為堅定的「愛國者」,而這種「愛國」的實際效應,卻是不折不扣的「愛黨」,因為絕大多數的大陸人都「黨國不分」。甚至可以說,即便中共真的退化成傳說中的「西朝鮮」,殘暴貧窮孤立,還會有不少「愛國」的民族主義者對中共不離不棄。他們緊抱一個信念:「母親再醜也是母親」,這個「母親」,就是「祖國╱中國,=中共」。海外大陸人中間甚至流傳著一個「新意舊詞」:「罵娘」,即批評控訴「中國╱祖國」的行為;把西方美國頒給的「庇護簽證╱Asylum Visa」稱為「罵娘卡」,完成了一個力度更甚的「反『中共≠中國』」邏輯:批評中共=批評中國╱祖國=罵娘=不肖子孫賣國賊。這是為什麼大陸從上到下洶湧著如此成群的「戰狼」和「小粉紅」的內在理由。
很顯然,要使大陸民間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轉化為中共的「統治法理基礎」,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就是「中共=中國」,亦即,「中共」代表著「中國」,體現著「中國利益、民族尊嚴」。只有此條件成立,大陸民間才會願意支持中共,因為支持「中共」就是支持「中國」,反之亦然,支持「中國」,就得支持中共,「愛國=愛黨(中共)」,「愛黨=愛國」。
以上分析的大陸民族主義現象的背後,隱藏著兩個深刻道理。這兩個道理,第一是「『民族主義』也可反噬中共」;第二是反共者常犯的「事與願違邏輯矛盾」,對中共「小罵大幫忙」,且目前察覺者幾稀,下文分別剖析。
道理之一,「民族主義」也可反噬中共
這個道理,其實就是「中共≠中國」的重要性。因為「中共≠中國」的主要作用就是分離切割中共與大陸民眾。說到大陸民間的民族主義,要消除之,極難,要令其「轉向」,卻相對容易。只要大陸民間廣泛理解接受「中共≠中國」,民族主義「轉向」了,這個中共僅剩的「統治法理基礎」也就崩解了。
(相關報導:
薛偉觀點:中共的「猴籠理論」
|
更多文章
)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道理眾所周知。只要大陸民間開始相信「中共≠中國」,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潮不但不再支持中共,還會轉向反對中共,中共的麻煩就大了。我們不妨做一個有現實意義的「政治幻想」:面對習近平中共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民族主義口號,海內外的「正藍中華民國派」針鋒相對地提出「中華復興,臺灣模式」,「中華民國『民主和平』返回大陸」成為臺灣主流民意,乃至臺灣政府的兩岸政策,且因其「價值正確」而得到美國西方支持,大陸民間由此突然意識到,「中華民國接管大陸」意味著太多好處,諸如:兩岸不但能民主統一,且永別臺海戰爭;大陸可移植中華民國的「軍政、訓政、憲政」之「寧靜革命民主化」經驗,平穩過渡到民主社會;大陸可轉變成臺灣般的「永續╱可持續sustainable」政治經濟發展模式;如此全新的政經構架可望催生大陸新一波經濟增長,目前面臨的諸多經濟困境可望看到解決的新契機,不斷外移的產業供應鏈不但停止出走,還重新回歸、房地產地方債等諸多產業金融的經濟危機可望「軟著陸」……;由此,民間財富不但停止「返貧」,轉為繼續增加,且社會分配會像臺灣般地走向更為公正、貧富差距缩小,階級流動增加,社會更均富;大陸也可援用臺灣經驗,建立起臺灣般世界一流的全民健保體系;大陸人出國也能獲得臺灣般超過140個,甚至更多國家的免簽證,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免簽;從此大陸街頭老人摔倒會有人去攙扶、街頭無差別殺人汽車衝撞人的惡性犯罪會絕跡……,總之,「中華民國民主和平接管大陸」之後,「臺灣模式」的「民族復興中國夢」才真有可能實現,一個民主、法治、均富的「美好中國」才能真正「崛起」,「中華民國」遠優於「中國共產黨」,是大陸人民的更好選擇,因此,「中共≠中國」,「中華民國=中國」。意識到這些,幾乎可以肯定,大陸民間的「民族主義」思潮會立即轉向,除少部分頭腦不清的「小粉紅」還會繼續支持中共外,絕大部分「有常識」的正常人會迅速拋棄中共,迎向「中華民國」,擁抱民主。
以上的「大陸民族主義轉向中華民國拋棄中共」還只是一個理論性的假設想像,但實際生活中已有類似實例。在展示這實例前須先說明,上述的「民族主義轉向」其實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轉離」,意即背離中共;另一個是「迎向」,去擁抱另一個政治理想╱另一股政治勢力。釐清這兩點很重要,因為以下要列舉的兩例「民族主義轉向」,都還僅僅是「轉離」,是不滿中共,而非「迎向」,因為在當前的現實生活中,並無「另一股政治勢力」能以其前瞻高遠的「另一個政治理想」來吸引大陸民眾去追隨他。前文「中華民國民主和平接管大陸」以實現「臺灣模式中華復興」,這僅僅是筆者個人的「政治幻想」,在現實生活中,「中華民國」目前並未表現出如此的使命感壯志雄心,因此不存在磁吸大陸民心的可能。
這兩個「民族主義轉向」實例,第一例是大陸知名的「武統學者」李毅(他2019年4月訪臺時遭移民署取消簽證強制出境,輿論咸認是因其「武統」言論)。2023年6月,網上傳出一段錄影,是李毅發表的對中共極為「大逆不道妄議中央」的談話。李曰:「臺灣問題再拖下去,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是中國國家的恥辱,是中國政府的恥辱,是中國軍隊的恥辱,而且稍有風吹草動,嚴重撼動大陸執政黨和大陸政府的合法性。你連這個問題都沒有解決,你還執什麼政?換人算了,換黨算了,換朝代算了!」
第二例是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事件。佩洛西抵臺之前,中共從官方到半官方,外交部國防部「環球時報」胡錫進……狠話放盡,連諸如「解放軍軍機伴飛」、「將其擊落」等的激烈言辭都出來了。可是當佩洛西真的飛機降落臺北時,中共反而沒了動靜,直到她離開之後才「馬後砲」地搞了個軍演。這一下,被中共之前的強硬姿態吊足民族主義胃口的「小粉紅」們不幹了,他們有的憤而自扇耳光,有的公然「反黨」:跑到政府門前拉橫幅、扔雞蛋,抗議中共的不作為,有人更表示要退出共產黨。
兩個例子說明同一個道理:這些「老粉紅小粉紅」們「愛國」是真的,「愛黨」卻未必,要看情況。當中共的作為與「中國利益」一致時,他們是既「愛國」也「愛黨」;當中共的行為有損「中國利益」時,他們依然「愛國」,卻不再「愛黨」,甚至開始「反黨」。這些「老小粉紅」平時似乎根本不區別「中國」與「中共」,「愛國=愛黨」、「愛黨=愛國」,但一旦中共使「中國利益」受損,他們立即責備痛罵中共,自覺快速地行動出「中共≠中國」、「愛國不愛黨」。
因此,如果向他們展示一個「更美好中國」的願景,他們的「愛國」民族主義情緒就會驅動他們棄中共而去擁抱那個「更美好中國」,中共最後一個「執政合法性」的民族主義也會瓦解。看看前文李毅的憤怒抱怨「換人算了,換黨算了,換朝代算了」,幾乎可以肯定,一旦「中華復興,臺灣模式」出現在眼前,即便是這位「武統學者」,都會「民族主義大轉向」,帶動一大批戰狼小粉紅,「轉離」中共,「迎向」中華民國,成為「中華民國派」。
(相關報導:
薛偉觀點:中共的「猴籠理論」
|
更多文章
)
這個道理,就是臺灣幾十年前流行過一陣,現在幾乎已絕跡的「臺灣是大陸進步的燈塔」之說,是當今的美國西方似乎根本不瞭解不理解,或理解相當模糊的「中國國情」,因為我們根本看不到他們有如此內涵的「中國政策」(上屆川普政府除外。本屆川普政府似乎至今不詳)。
結論:通過「願景+實例」的描述說理來傳播「中共≠中國」的觀念,影響大陸民心,就能切割大陸民間「民族主義」對中共的支持,瓦解中共最後的「統治法理基礎」,這是對抗中共最有效的「釜底抽薪」。此即為何本文標題曰,「中共≠中國」是中共「統治法理基礎」的「阿斯基里腱」。
道理之二,反共者的邏輯矛盾:「小罵大幫忙」中共,「大外宣」的嚴標準
前文提到的第二個幾乎沒人察覺意識到的道理,是廣泛存在的一個不良現象,尤其在反共者之間:他們一邊批判中共,一邊又不自覺不知覺地在直接,或間接隱性地宣揚「中共=中國」,實質上起著暗中鼓動海內外中國人╱華人支持中共的作用,是在不知覺中暗助中共。可以說,只要他們還在如此做,與此相比,他們對中共再嚴厲的批評批判,都淪為「小罵大幫忙」,因為對中共而言,宣揚「民主」、批判「獨裁專制」,這些都早已是「邊際效應」日減的「小罵」,而從這些反共者口中不知覺吐出的「中共=中國」,才是對中共的「大幫忙」,這是海內外中西所有反共者都該深刻認識的道理,其重要程度,可提升至「大外宣標準」的程度。
什麼是「大外宣」?海外華人(以及非華人)怎麼做了,即便不是中共的「大外宣機構」,也會淪為「大外宣」?本文對此提出一個嚴格標準:任何言論,只要在客觀上起到「中共=中國」的效果,就是在客觀上幫助中共鞏固他最需要的大陸民眾乃至海外華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這個言論就是「大外宣」,因為中共最需要的「認知作戰」,就是「中共=中國」。請讀兩篇續文。
(相關報導:
薛偉觀點:中共的「猴籠理論」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