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遏制「遠洋捕撈」,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真能奏效?

中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在先前一度被中國民間認為是遏制「遠洋捕撈」的強力手法。(取自玉淵譚天)

一度被外界認為「難產」的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終於釋出官方消息。本週日(27日)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會議開審《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此前該草案一度被中國民間認為是遏制「遠洋捕撈」的強力手法,但是從目前中國各地黨政部門要求強化營商環境的工作要求來看,即便該法通過,在落實到地方上還需一定空間,畢竟會觸碰很多地方黨政部門的利益蛋糕。

在27日的央視新聞聯播的報導中說,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充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相關舉措,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加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優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法治環境,預計草案將在週三(30日)正式三審通過。

此前在《風傳媒》的報導中均有提到過,遏制遠洋捕撈除了口頭承諾外,法律真正落實才很重要。中國民間智庫、南大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燕志華在受訪時曾提到「遠洋捕撈僅僅是新的表現而已,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成為重災區。這實際是因為保護民營經濟常常停留在嘴上和政策檔中,但是每到一個關鍵點,不能給與真正的保護。企業家重視的營商環境,是具有確定性的法治環境,口頭的承諾常常較為模糊。出台法律,本質上是優化營商環境的行為,給與企業家安全感和確定性,希望他們進行安全的投資」。

在關稅大戰下,是挺民企還是要民企參與救場運動?

中國政府對待民企的態度如同過山車般飄忽不定,先是知名小說網站晉江文學城在新浪微博上喊話浙江杭州消保委拒絕遠洋捕撈,再是轟動大陸的「耽美」作家群因在台灣海棠文學城上發表付費文章被安徽警察跨省抓捕50餘人。而在關稅戰的背景下,北京方面此次推出《民營經濟促進法》是為化解社會風險還是希望攜手與美國抗衡?這樣的局面也引發中國官民不同的看法。

北京官場觀察人士郭軍在受訪時表示,中國修訂民營經濟促進法意味著對民企的保護不再是因為「政令不出中南海」導致地方政府無法按規矩實施,但是這樣的舉動也會動基層官員的利益,對於決策層而言,這樣有利於對經濟復蘇和消費市場的回暖作出一定幫助。郭軍還表示,北京之所以選擇在川普提徵關稅後進行修法通過,目的在於希望美方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現在不是第一輪關稅戰那樣(指的是2018年)搞得大陸措手不及,並通過一些其他非正常手段如一些由美國政府旗下的NGO成立所謂「中國民營企業家維權會」借人權和司法議題對中國民企抹黑。

而受到波及的天津市民梁先生在受訪時表示,真正能夠對民企起到促進作用的還是一些實打實是的政策,比如如何對民企的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勞動保障還有就是薪資這裡有所改觀。真正對企業的捕撈是針對老闆的,底下的員工該怎麼著還是繼續那樣。我覺得,政府真的能幫助民企就是對基層員工多一些關懷。

遏制遠洋捕撈除了法律層面,監督措施一樣重要

此前,「遠洋捕撈」出於利益驅動,部分地區的公安機關違法違規異地抓捕民營企業家,查封、凍結甚至划轉外地企業和個人財產。尤其是經濟下行和財政捉襟見肘的大陸地方政府,「遠洋捕撈」早已蔚然成風,部分大陸北方地區財政創收依靠交通違規罰款和一些故意執法的方式進行,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成為異地執法高發地。 (相關報導: 李忠謙專欄:川普究竟是想擊潰中國,還是急著跟習近平見一面 更多文章

對此,大陸國家發改委要求防範趨利性執法,並出台《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綱要》其中對民企的行政執法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大陸公安部也發新規,明確刑案適用資金凍結措施。還有,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周日對外發佈《關於堅持嚴格公正司法規範涉企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明確規範涉企案件立案和管轄工作,防止和糾正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