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教廷舉行教宗方濟各殯葬彌撒,全世界共有130國出席教宗喪禮。在說明為什麼教宗喪禮是全球政治界角力場之前,我想可以先為讀者說明,教廷在座位排序的基本原則。
首先,由於教廷(the Holy See)與梵蒂岡城國(Vatican City State)這兩個由教宗擔任元首的國家,其領土破碎存在義大利羅馬境內,除了梵蒂岡城,羅馬部分建築也屬於教廷領土。例如,我國的大使館建築,雖然是在協和大道不在梵蒂岡城內,但仍屬於教廷國土。如要寄信到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依照郵政規定,應選擇寄送至梵蒂岡城國。我就曾因為要寄信給座落在羅馬西班牙廣場的教廷萬民福音部,誤將國別寫作義大利,而遭義大利郵政系統加收一倍郵資做為轉運費。回到座位政治學,因為教廷與義大利在地理位置的鑲嵌關係,義大利在教宗喪禮穩坐首位。
其次,教宗出身的母國與教宗生命歷程相關,因此比照義大利的條件,今日我們也見到阿根廷總統坐在第一排的搶眼位置。除了義大利及教宗出身的國家,接著則是各國皇室成員,同樣享有優先座位。事實上,回顧教廷千年的外交傳統,截至二十世紀前,由於教廷屬於超國家(supranational)的存在,對於歐洲各國有至上權威,因此,教廷古老的外交傳統是與強權、皇權打交道,對於能夠直接影響世界政治的要角進行交涉。雖然,當前國際政治皇權衰弱,但這樣的傳統仍可以在座位政治學找到,換言之反應在皇室成員的優先座位。
除了義大利、教宗母國、皇室成員外,接續國家則是依照傳統外交語言——法文——國名排序入座。在今天殯葬彌撒正式揭曉座位前,臺灣部分媒體稱,美國的États-Unis在130國排序下,川普總統恐怕只能坐到第三排,頗有諷刺意味。然而,事實揭曉,縱然有排序邏輯,仍須將出席層級、大國政治角力考慮進去。在今天喪禮中,川普總統穩坐第一排,並在彌撒「平安禮」互祝平安時,川普與鄰座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握手寒暄。座位排序的邏輯,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容易,而最容易被放大解釋的「大國們」則成教廷外交官優先「頭痛」的要務。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的Ukraine同樣被教廷排序在醒目的第一排。
中華民國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政府決定由曾六度晉見教宗方濟各的陳建仁前副總統率團擔任特使。中華民國做為教廷邦交國,坐在哪裡,尤其讓人緊張,因為我們都擔憂教廷會不會邊緣化中華民國?從今天的座位排序來看,如何解讀?
陳建仁特使伉儷的座位,位在烏克蘭澤倫斯基總統的正後方。烏克蘭位處第一排,中華民國位處第四排。菲律賓主教團新聞網(CBCPNews)特別將各國代表團的座位拍照下來,若有似無訴說這背後的國際角力。而中華民國與烏克蘭在教宗方濟各喪禮同框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可以這麼看。 (相關報導: 凃京威觀點:教宗方濟各去世首週的各項安排 | 更多文章 )
烏克蘭遭受俄羅斯侵略的這場戰爭,為有良知的人而言皆是傷痛。教宗方濟各在世旅途中的教導,並沒有採取天主教會傳統的「義戰論」,方濟各教宗尤其強調「對每個人而言,戰爭總是痛苦和慘敗,戰爭總是讓世界比以前更糟糕」的堅決反對武力,他高聲呼求和平,籲請明知及誠實的談判,尋求可行的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