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無長照專業背景的人投入這個產業,會開創出什麼新局?我的台大EMBA同學孫維欣在外商投信公司服務多年,後來自行創業,為高資產客戶進行家族企業管理,她沒想到,多年從事金融業累積的那桶金,將來會投到全然陌生的長照健康事業。
起因是父親罹癌,那時新冠疫情肆虐,尋找照顧人手格外辛苦,她和家人開始了解長照相關資訊,也讓辦公室的研究員做研究,發現所謂的長照2.0有很多問題,更缺乏智慧化與創新,「我覺得應該要有一些策略腦的人出來做些創造。」
父親漸漸康復,她發心做公益,先默默成立「社團法人長照智慧健康照顧促進協會」,辦活動關心長者,也進行訪談了解長者需求,發現長者最需要陪伴,更需要多元學習;上天總是眷顧有心人,維欣遇見一位有成大醫院護理師背景,學習AI醫療,完全符合她尋找的對象,雙方一拍即合,開始成立公司,她的心很大,著手規劃生態系,「我決定做一個控股公司,要結合更多企業家打群架!」

「長照」不該從長者倒下開始
上個星期,位在台北市南港的一座「靜安健康日照生活館」熱鬧開幕,附近的物理治療所同步開張,一家居服派遣公司早已運作,生態圈中提供的服務包括食、衣、住、行、育、樂、醫、安,令人不禁讚嘆維欣這番新事業的布局;在開幕現場看到多位台大EMBA學長,包括邁摩科技董事長李牧原、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開廣集團董事長蔡晉暉等人,我心想維欣的好人緣為她找到這麼多投資者啊,沒想到訪問了她,才知道其實不是她刻意找學長投資,而是在篩選合作夥伴時,發現適合的企業居然都是台大EMBA學長姐創立的公司!
「創業過程中,我最想講的兩個字就是『謝天』,當你想做一件事,老天會幫你把一個個貴人帶來,把一扇扇門打開!」
維欣說,這些企業聽了她的團隊報告事業計畫,很快決定合作的原因是:「整個生態圈,從亞健康的思維開始,是我們跟別家最大的差異。」
她最深的感觸是,為什麼臺灣很多長照悲劇都是長者倒下之後發生?「臺灣醫術這麼發達,社群社團這麼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人們亞健康(泛指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沒有被明確診斷出具體疾病,但身體會感到某些不適)的時候就做好預防?我們可以為亞健康的人們準備些什麼?」

陪伴、賦能長者 創造晚年新可能
大多數長者一輩子都把重心放在下一代身上,她希望恢復長者主動學習、開心生活的動力,「年輕時他們奮鬥了一輩子,現在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寶貝,我想賦能,讓長者開始把關注回到自己,不是數日子等待接下來的人生,而是開始轉型主動學習;會不會這時候他們也想拿起畫筆尋找心中的藝術魂?或者誰說八十歲不能慢慢跑、練核心?」
於是,在靜安健康日照生活館,有藝術治療區、物理治療賦能區、瑜珈肌力教室…,「如果我們的爸媽來到一個多功能,有多元才藝的生活館,因此交到一些好朋友,他每天開始的動力就是今天一定要去上課,他們會很開心!」 (相關報導: 趙心屏專文:林佳箴─雙眼終將全盲,我只難過了一秒鐘 | 更多文章 )

在這座生活館中處處可見創新科技導入,包括女媧科技的凱比人形機器人,可以陪伴長者,跟長輩聊天互動,還有AI智慧門禁監控和跌倒預警監視、空氣品質自動監控系統,紫外線消毒機器人則在人力下班後負責消毒工作,「現在已經是少子化,未來人力一定更少,所以我們內部在做很多模組測試如何精簡人力,哪些部份可以人機合作,在未來人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維持很好的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