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台灣其實沒這麼慘?他曝宏都拉斯「白蝦滯銷」全是幻想,中國這時間點真的有買了

台灣原是宏都拉斯白蝦的最大出口市場,但自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並轉向中國建交後,台灣對宏國白蝦的購買量大幅下降。(示意圖/pexels)

宏都拉斯自2023年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後,台灣媒體頻頻出現「宏都拉斯白蝦滯銷文」,質疑該國並未從與北京的外交轉向中受益。不過網路粉專「肆拾而古惑」提出不同觀點,直指「中國大陸一直按部就班地在與宏都拉斯達成協議,質疑這些相關報導是否是刻意操作。

宏都拉斯白蝦出口碰壁?時間線疑「洗腦操作」

「肆拾而古惑」21日發文「宏都拉斯的白蝦月經文與台灣媒體的操作」,點出自台宏斷交後,台灣媒體陸續報導宏都拉斯白蝦「碰壁」或「無人問津」等消息,但實際上,北京方面的經濟合作是依循既定協議與時間表展開

該粉專整理時間縣,2023年3月26日,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2023年5月16日,台灣媒體開始報導「從台灣內部擔心以後吃不到白蝦的新聞開始延伸」,進而形塑「宏國白蝦碰壁的魔幻故事」;2023年6月12日,中宏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就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共識,並於7月4日正式啟動談判。

2024年2月7日,中宏簽署「關於自由貿易協定早期收穫的安排」;同年8月23日舉行「中國大陸與宏都拉斯企業貿易對接會暨簽約儀式」,預計9月1日起正式生效;同年7月20日,宏國首批36噸白蝦出口中國;同年10月14日白蝦在中國市場開賣。 (相關報導: 斷交台灣不只白蝦慘!宏都拉斯被「中國製造」入侵…無奈掏845億買單 更多文章

粉專指出,也就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中國大陸才正式開始進口宏都拉斯白蝦」,但台灣媒體自2023年5月起就開始形塑白蝦滯銷的敘事,「一路洗到了2025的今天」,他認為這就是刻意洗腦的操作,又質疑「是對哪個政治立場的政客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