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2023年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原希望借此打入中國龐大市場,特別是白蝦出口,但結果卻與預期背道而馳。宏國一名經濟學者近日投書媒體,指出與中國建交一年後,不僅預期的投資與貿易未見明顯成效,反而讓中國進口連連上升,貿易逆差讓他們陷入困境。
宏都拉斯斷交台灣受創
投資顧問席維羅(Ricardo Rodriguez Silvero)17日於巴拉圭《Última Hora》發表專文指出,宏都拉斯與台灣自1941年起長期維持外交關係,台灣除在軍事、教育、經濟領域協助宏國,也每年招收大量當地學生赴台深造。
然而,在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主導下,宏都拉斯於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並轉與中國建交,白蝦市場隨之劇烈變動。
宏都拉斯過去每年對台灣出口約2億美元白蝦,佔其白蝦出口總值約4成。與台灣斷交後,白蝦出口量急速下滑,整體產業陷入低迷,造成逾1萬4千人失業,而中國至今僅象徵性地採購四批白蝦,遠不及過往台灣市場的穩定需求。
宏都拉斯對中貿易逆差擴大
宏國與中國建交滿一年,預期中的外資挹注與出口擴張並未實現。數據顯示,宏都拉斯對中國出口僅約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3億元),來自中國的進口卻高達26億美元(約新台幣845.6億元),造成顯著貿易逆差,對本地產業發展相當不利。當地中小企業也因中國商品大量進口,受到擠壓與衝擊。
面對白蝦產業萎縮與貿易結構失衡,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Enrique Reina)在3月31日受訪時坦言,政府正在評估是否重新與台灣談判,以恢復白蝦出口市場,同時也積極尋求南韓等替代市場,以拯救本國水產經濟。
專家警告:中國重戰略不重合作
席維羅在文中指出,中國與宏都拉斯建交背後的真正目的,並非真的想支持宏都拉斯、促進經濟合作,而是意圖在中南美洲擴張其戰略影響力,以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長期主導地位。 (相關報導: 趁美中打得正兇…台灣1產品來了!「有望取代中國」搶佔7成市場 | 更多文章 )
他認為,宏都拉斯應審慎檢視當前外交政策路線,避免在地緣政治棋局中犧牲自身經濟與就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