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運動造成台灣嚴重對立,雖然如此,但觀諸罷方和反罷方的公開訴求,雙方其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維持現狀」的渴望,雙方不同之處在於,反罷方必須兩面作戰,在擔心中國侵略台灣之前,更擔心民進黨透過大罷免搶回國會多數後,破壞台灣的民主現狀,許多人反大罷免不是挺在野黨,而是擔心已經岌岌可危的民主現狀遭到改變。
兩岸最大不同:台灣有罵總統自由
台灣歷次民調中,民眾對於兩岸定位的期望,一直都是以「維持現狀」為優先,不論這是台獨主張者的「偽裝」或是妥協,「維持現狀」至少是能包容台灣的各種認同及光譜;然而,長年下來,「維持現狀」已不只是獨統各方勢力折衝下的產物,所謂的「現狀」有更積極的意義,台灣的現狀為何值得維護,不是因為台灣錢淹腳目、不是台灣的學術水準、不是台灣的經濟實力、甚至不是台灣的高科技業,在這幾方面,對岸有許多早已超過台灣,台灣現狀唯一勝過大陸的,就是台灣過去幾年發展出來的民主運作模式,如果用白話文形容,台灣和中國大陸最大的不同是:台灣有罵總統的自由。不要小看罵總統的自由,這是古今中外許多人願意犧牲命爭取的自由。
之前輿論界曾為台灣是否民主倒退一事激辯,反對者認為,台灣人有罵總統的自由,可以佐證台灣民主制度還相當健全,這點倒是未必,即使罵總統的自由也可能遭到有形無形的限制,但多少和有無比起來,仍然是一個制度上的重點分岐指標。從可以罵總統的角度來看,台灣現狀還算是民主自由,之前有對賴總統還算友善的民間人士驚訝的來問我,賴清德總統聲望都近五成,為何他臉書下九成留言在罵他,此事我並未經過全盤統計調查,只能憑直覺回答,這未必顯示賴總統聲望低迷,只能說反對他的人在社群上是比較積極的,到目前為止,賴總統臉書 並未封鎖這些留言,確實維持了民主的櫥窗。
台灣的言論自由已逐步受到侵蝕
但這代表台灣很民主?尊重言論自由?卻也不盡然,從蔡政府開始,透過以資源拉攏綠媒、以NCC控制不聽話媒體,政府已能掌握多數的主流媒體,這些媒體不但甚少檢視批評政府政策,更成為執政者的打手,以「監督」在野黨為職志;當民眾無法在主流媒體看到真相時,很諷刺的是,總統的臉書成為少數能抒發的平台,這也許是總統臉書負面留言多的一個原因,罵總統看起來是民主現象,但背後其實有不民主的根源。
賴清德的臉書也許還算自由,但台灣民眾質疑政府的言論自由已逐漸遭到侵蝕,蔡政府時代起開始動用社維法來管控民間的言論,大學教授在臉書質疑故宮政策、一般民眾質疑高端疫苗、或將買到的綠色壞蛋PO上臉書,都可能遭社維法移送;到賴政府時代,針對社群上抹紅在野黨的謠言,警方甚少主動偵辦,但有民眾詢問陳菊身體狀況,卻立刻遭到警察傳喚,當民間已有不能批評政府的寒蟬效應,台灣的民主現狀其實已在改變中。
大罷免大成功下一步整肅媒體?
如果民進黨大罷免大成功,台灣會更民主嗎?就以言論自由這個指標來看,其實令人憂慮,民進黨發動大罷免的指標人物柯建銘,在沈寂多日後復出的第一場記者會中,有一段驚世預言,他說,「一直當做中國共產黨的傳聲筒時,這種媒體的存在價值必須重新檢討,這代表媒體已死,等大罷免結束,台灣人民應該好好檢討台灣的媒體環境。」 (相關報導: 大罷免是國民黨存亡之戰?游盈隆曝3階重大變數:成敗就看這點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投入大罷免的陽謀就是要奪權,五權中民進黨已掌握四權,卻還是不擇手段的要透過非正常選舉的方式奪回立法權,如果真的讓民進黨得逞拿回國會多數,柯建銘已經得意望形的預告下一步,那就是整肅所餘不多的非綠媒體,即使台灣媒體監督力道非常弱,那些勇於發聲的也都是小媒體和自媒體,但這些微弱的聲音仍被民進黨執政者視為是眼中釘、非除之而後快;在控制國會後,整肅媒體正是專制政權的必經之路,屆時台灣人還有罵總統的自由嗎?走到這一步,大罷免當然不會是大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