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執政黨力推「大罷免」,許多台灣文學作家加入連署聲援,讓文學、政治與社會的關係備受議論。台大中文系特聘教授陳昭瑛在一場活動上表示,「有些作家很著名但不重要,有些作家非常重要卻不著名,這是學者做研究、在課堂上講學要特別挖掘出來的。」她也感嘆,台灣左翼文學命脈沒有中斷,可是越來越衰微。
台大中文系14日邀請作家藍博洲以「尋找被遺忘的台大人」為題發表演講,以台灣文學做為研究領域之一的陳昭瑛擔任主持人。陳昭瑛在開場白介紹藍博洲,強調他是既著名且重要的作家,「只要他還在寫作,左翼文學的命脈就沒有中斷,民國以來的左翼文學一直有人在延續精神與創作,但是越來越衰微了。」
陳昭瑛坦言,「現在台灣左翼作家寥寥可數,也可能有些正在成長當中,還沒有被注意到。」回顧歷史,陳昭瑛指出,台灣在日據時代有楊逵、賴和,光復初期有呂赫若,鄉土文學時期有陳映真、黃春明等左翼作家;在此之後,藍博洲則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在陳昭瑛看來,報導文學(又稱報告文學)是藍博洲左翼文學的寫作形式。她認為,報導文學的主旨在於報導和挖掘不為人知的真相,包括受到壓迫、剝削的人們或事件。「然而,挖掘真相只是為了知道嗎?按照報導文學理論,其目的是引發讀者的關懷,以及進一步的行動,去補救、補償與救贖。」
陳昭瑛坦言,報導文學的意義很深也很重要,但現在越來越不受到重視。扣回演講主題,陳昭瑛說,台大歷史完整與否,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立場述說故事,標舉一些重要的人物、遺漏另一些不重要的人物,甚至一些其實很重要的人物因此可能被疏漏了。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這次我挺中國!」真正的「牆國」正在現形 | 更多文章 )
陳昭瑛總結,「到底哪些台大人被遺忘了?大一新鮮人正在建立台大人認同,儲值『台大價值』,認識台大歷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