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歐美利率不同步,拿鮑威爾祭旗看川普困境

歐美利率不同步,川普再次攻擊要拿鮑威爾祭旗,顯示其關稅戰的困境爾。(美聯社)

從上週歐美利率政策的不同調、川普再次怒罵聯準會鮑威爾,連「大魯蛇」這種粗話都出爐,或許可看出川普關稅戰的困境。

歐洲央行降息因應關稅戰,川普痛罵鮑威爾大魯蛇

雖然上週未舉行利率會議,但上週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一場演講中談到經濟情勢等問題,外界的解讀是「偏鷹派」、短期降息無望,因而引爆股市下跌。歐洲央行則在利率會議中通過降息1碼,川普為此批聯準會應該如歐洲央行一樣降息、駡鮑威爾「任期結束來得不夠快」,之後再加碼駡他是大魯蛇、應該趕快「預防性降息」等。

歐洲央行降息的理由非常明確而單純:要迎接川普的關稅戰帶來的「衝擊波」,即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所稱歐元區經濟面臨的「異常不確定性」。既然是降息因應,這個不確定性與衝擊又肯定是帶來經濟增長的減弱、貿易的下滑等。

但美國的情況則不似歐洲單純,因為關稅戰引發的經濟衝擊與後果,經濟成長減低與通膨增加是同時存在的風險與可能,因此鮑威爾認為因現在公布的關稅遠遠高於市場預期,對經濟的影響同樣超出預期,而且是同時「包括更高的通膨和更慢的成長」、「短期通膨預期有明顯上行趨勢」。

同時面臨通膨與經濟走低,聯準會決策空間的兩難

專業、或是說市場都認為短期通膨會上揚,聯準會的說法符合此看法;至於川普說「美國目前幾乎沒有通膨」、「大多數其他東西的成本正在下降」,凡涉及經濟專業的看法,川普多半錯誤,他的說法「聽聽、笑笑即可」。

以貨幣政策工具而言,經濟衰退或甚至成長變慢,需要的是降息刺激;萬一通膨加溫上揚,需要的是升息緊縮。但現在聯準會的評估(或憂心)是:美國經濟同時面臨增長減低與通膨加溫,這與歐洲面對的就是成長減低(或衰退)完全不同,而歐美的差異原因其實就是在川普的關稅戰身上。

無論從經濟理論或實務、或是從過去的歷史上看,川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都會帶來貿易的減少、打擊經濟成長,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上周四就警告稱,川普的關稅措施將打擊全球經濟成長、推高物價、帶給金融市場混亂,她稱全球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前所未有」。

至於歷史上的「典範案例」當然首推上世紀30年代的關稅戰,最後帶來的是貿易大萎縮及經濟大蕭條。如果要「以史為鑑」,就該去看看當年貿易萎縮8-9成、失業率衝上25%的慘狀。

今年全球都難逃經濟走低,但通膨可能讓美國「獨享」

川普的關稅戰已經讓大部份國家的成長預測數字開始下修,但只有美國的通膨數字被認為會上升到讓人擔心的程度,理由也很簡單,這波關稅戰是美國發動,對全球所有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稅,即使對等關稅暫緩90天、各國在與美國談判中,歐盟與亞洲的台韓日越等主要貿易夥伴,還是要加徵10%基準關稅,加、墨不少產品、汽車、鋼鐵鋁等則加徵25%,中國更是加徵離譜瘋狂的145%(或245%)關稅。 (相關報導: 富比世總編:美元即將走弱,市場動盪與物價上漲幾乎難以避免 更多文章

如此高昂又離譜的關稅稅率,無論是出口商或進口商,都不可能替消費者吸收全部的關稅,即使時間滯延,最後終究要反映在價格上,漲價是必然。消費者搶購各種商品就是對漲價預期心理的反應。美國的通膨原本就尚未下降到2%的目標區,3月通膨數字2.4%、比2月的2.8%下降,川普為此興奮又迫不及待的宣布這是關稅帶來的效果,但大部份專家是不認同,3月通膨降溫主因在能源因素,關稅因素尚未反映在物價上,而且反映後必然是讓通膨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