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激烈的競爭中,被「武器化」的項目越來越多;而在紛亂又無序的拚鬥中,總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在這次中美螺旋式上升的關稅戰中,民航客機被「武器化」,而且很可能成為一個最大的「附帶損益」項目。
而那些「利益攸關」者帶來的損失或獲利各有不同:美國的波音更陷困境,前景更危險、是第一苦主,但也可能迎來「轉機」;歐洲空巴迎來更多商機、正全力發展民航客機的中國則契機與風險並存,都算是獲利者。至於台灣、及其它必需去拍川普馬屁的國家,應該是很倒楣的要「被迫」買更多波音飛機了。俄羅斯則是這場遊戲中伺機而動、尋求利益的參與者。
川普的對等關稅讓中美陷入螺旋式升溫的關稅戰中,美國對中國商品最後是課145%(或是245%)的關稅、中國對美國進口課125%關稅;到這個程度,稅率高低大概就只是一個數字,大部份正常貿易都很難在此稅率下持續下去,更且未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仍高。而此時,外媒彭博報導說中國政府下令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波音新交付的客機,同時停止採購美國航空設備及零件。
這一刀斬下,有多重含義、後續對民航機產業的影響更深遠廣泛。
全球民航客機市場大概就是美國的波音與歐洲的空巴寡占,巴西、印度即使號稱可生產客機,也只局限於窄體客機。波音與空巴的市場競爭,不僅是市場與技術的競爭,更大概率是國際政治的較勁與競爭。
歐美政府層出訪國外,時常「搭配」著推銷民航客機的任務,2017年川普出訪中國簽署大筆購買訂單時,就包括中國向波音購買價值370億美元的300架波音客機;2023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訪中也簽下購買160架空巴的大單。當然,國人對數年前美國國會議員訪台見蔡英文總統時,就當面直接推銷波音客機也是印象深刻。
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兩國的貿易戰、科技戰越打越烈,波音就擔心也承認中國市場受影響,而且波音連續數年在交機數量上敗給空巴,原因幾乎都在中國市場,例如,2022年波音交機480架、空巴交機661架,其中波音在中國交付只有8架飛機,而空巴交付超過100架。
但中國採購的波音客機縱然變少卻仍持續購買與交機。但這次官方下令停付波音交機,代表的含義一個是中方「決絕」的反擊;過去的回擊仍留點情面、也仍存有中美經貿關係持續維繫的考量,但對波音下重手、一刀斬斷波音的中國市場生機,除了「報復、威嚇」外,多少代表對繼續維繫中美經貿關係前景的看淡了。
中國是過去20年與未來20年最大的民航客機市場之一,如果中美關稅戰與關係持續惡化難回春,波音將成最大「受難者」。這幾年因事故頻傳、裁員不斷、市場看淡,甚至鬧出送太空人上太空站時出現技術問題、導致太空人多滯留太空半年笑話的波音,又撞上中美角力的刀鋒,雖然因涉及國安軍武與「大到不能倒」等因素,美國政府會不計代價的讓波音繼續營運,所以大概率是「死不了」,但未來勢必要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苦日子。 (相關報導: 中國抵制、波音其實不用怕?《日經》稱退貨客機可能轉給印度,該國航空市場「缺很大」 | 更多文章 )
歐洲的空巴則是無庸置疑的最大受惠者;雖然中國也在發展本土的民航客機,但目前只限於窄體客機,如果波音被中國拒絕,空巴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