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庭瑤專欄:蔣萬安的倒閣豪賭秀

台北市長蔣萬安4月17日站上北檢外街頭抗爭,號召立法院推動「倒閣」。(取自海峽導報)

台北市長蔣萬安站上北檢外街頭抗爭,號召立院推動「倒閣」,讓藍營在檯面下討論已久的「罷免VS倒閣」路線抉擇浮上檯面。走上街頭的蔣萬安,突然點燃了倒閣之火,看似轉為生猛威武,敢言藍營領袖所不敢言,宛若一場政治豪賭。但他果真有氣吞山河的雄心霸業?

誓掃匈奴不顧身:罷免狂潮另類解方

蔣萬安踏入政治征途,向來以謹小慎微著稱;而今登高一呼,突然射出一支穿雲箭,絕非臨時起意,肯定是有備而來,有跟幕僚做過沙盤推演。而其動機,可能並非著眼於黨魁之位,而是擔憂大罷免的災難後果。的確,即便重災區不會落在台北市,但北市藍營立委任一人被罷免,這筆帳肯定會被算在蔣萬安頭上,成為他尋求2026連任的絆腳石。

筆者同意「倒閣反制大罷免」,「倒閣重選」顯然優於當前的「罷免亂局」,速解空轉亂局。民進黨狂推大罷免,不過是掩飾「治國無方」的煙霧彈。有人說,倒閣時機已過,閣揆卓榮泰早就多次提議,但在哪個時機並非重點,機會終究可創造出來。更何況,檢調體系肆無忌憚,行徑誇張自甘成鷹犬,當下正是民氣可用。倘若在野勢力在國會改選大勝,拿到逾3分之2席次,或許有罷免總統的機會。

20250417-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17日至北檢外抗議。(顏麟宇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17日至北檢外抗議,頭綁「戰獨裁、站出來」布條,但對倒閣不願鬆口。(顏麟宇攝)

五千貂錦喪胡塵:制衡工具效果不彰

放眼國際政治史,在內閣制國家(如英國、日本、德國)中,倒閣是司空見慣之事,日相安倍晉三執政時期,就發生了八次倒閣重組之多。在英國亦是如此,工黨政府1979年在信任投票中1票之差失利,柴契爾夫人隨後上台,開啟新保守主義時代。然美國屬於總統制國家,因行政與立法相對獨立,不設不信任案機制,但有彈劾程序作為權力制衡工具。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倒閣」在當前台灣政治制度猶如「空中樓閣」。從台灣憲政史上來看,民選制度以來曾有三次「倒閣案」(1999年蕭萬長內閣、2012年陳冲內閣、2013年江宜樺內閣),但皆以「未通過」告終。這些倒閣案的共同特點,皆由善於政治算計的民進黨提出,且未能獲得足夠票數通過,顯示在台灣的政治體制下,「倒閣成功」要達陣,必須克服相當高的門檻與政治風險。

從當前實質操作面,可從幾點觀察:首先,蔣萬安的政治能量:目前還沒有足夠政治能量「跨出台北城」,除了守住台北市,蔣當捫心自問,有辦法走出台北城之外嗎?蔣萬安站上街頭的「個人行為」,應是迫於壓力和形勢不得不然的「表演」,一夜喧囂後歸於寂靜。

可憐無定河邊骨:在野力量難以整合

其次,朱立倫的困境:他只剩下國民黨主席這個「光桿主席」,對倒閣和國會重組一直抱有戒心。即便地方諸侯從蔣萬安揭竿而起,接連主張推動倒閣,朱願賭上黨魁大位嗎?

第三,韓國瑜的難題:當立法院通過倒閣案,行政院長向總統提議「解散國會」時,總統要諮詢立法院長後再決定,韓國瑜會願意讓出院長大位嗎? (相關報導: 「挺台派」岌岌可危!川普關稅戰激化3派系角力 經濟學人:美國「對中鷹派」被剪除羽翼 更多文章

20250329-民眾黨主席黃國昌29日出席「黨員開麥啦」台北市黨部黨員大會。(顏麟宇攝)
倒閣能否成局的核心關鍵,是卡在第三勢力的台灣民眾黨是否願意扮演關鍵推手。圖為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顏麟宇攝)

除了國民黨內各懷鬼胎、戀棧權位的算計之外,倒閣能否成局的核心關鍵,是卡在第三勢力的台灣民眾黨是否願意扮演關鍵推手。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近日主張「國會、總統一起重選」,不能讓賴清德佔盡便宜,倒閣是留給民進黨選輸翻桌的機會。倒閣是個大工程,要看民眾黨「跟或不跟」,否則,光是第一步就跨不出去。如果民眾黨不答應,「倒閣」永遠只是紙上談兵,成不了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