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風向牽動國際局勢,也讓各國政府與企業難以招架。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川普的「關稅重拳」擊潰了台灣傳統產業中的三大明星產業——成衣、鞋業、自行車,股價紛紛重挫,企業只能暫時壓低身段,等待下一波變局。
川普關稅政策讓台灣三大傳產明星產業股價腰斬
謝金河指出,面對中國產能過剩造成的全球價格壓力,台灣石化、鋼鐵、水泥等產業早已難以應對,就連以靈活調整供應鏈著稱的製鞋、成衣、自行車產業,也在美中貿易戰與關稅變動中重傷。
這些產業曾因成功轉移產地而成為傳產中的「明星代表」,如自行車業的巨大、美利達;成衣業的儒鴻、聚陽、廣越、振大環球;鞋業的來億、志強、中傑、鈺齊、寶成、豐泰等。
為規避中國關稅風險,這些企業紛紛將產線移至東南亞,包括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寮國等地,振大環球更遠赴非洲馬達加斯加設廠。
股價腰斬 明星企業市值縮水過半
謝金河指出,在川普揮出關稅重拳前,這些布局靈活的企業曾風光一時。例如HOKA代工廠來億股價一度衝上538元,市值超過1,200億元;志強因足球鞋代工業務股價攀升至173.5元;而為New Balance代工的中傑,掛牌首日即攻上225元。
但近期在關稅與洗產地爭議影響下,股價全面重挫,來億跌至278.5元、市值腰斬;中傑更跌剩106.5元;成衣業方面,儒鴻與聚陽長年為業界指標,振大環球則因非洲生產據點而備受矚目。
謝金河透露,日前與振大環球董事長許公任餐敘時,還曾稱讚其在馬達加斯加的經營成果,未料非洲產地近期爆出「洗產地」風險,賴索托、波札那、馬達加斯加的產品都有高比率遭疑,美國可能不再視為非中國製造,讓企業防不勝防。振大環球股價從316.5元重挫至161.5元,幾乎腰斬。
自行車業遭逢145%重稅 中國產線成包袱
自行車產業方面,儘管巨大、美利達早有轉移規劃,但目前仍以中國作為主要生產基地,因此美國針對中製自行車課徵145%高額關稅後,壓力劇增。謝金河指出,許多轉往東南亞的台廠如今也遭美方質疑「產地清洗」,而中國則藉外交途徑反擊,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拉鋸正使這些轉移中的企業陷入困局。
謝金河更說,習近平近期訪問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其中向越南施壓「不得向美國遞出名狀」,未來這三國的選邊站立場,將直接牽動美中關稅政策的下一波變化,也將深刻影響台灣這三大傳產明星產業的生存空間。 (相關報導: 國民居家品牌爆「月底撤掉所有實體店」!被IKEA、HOLA夾擊輸慘…他們靠1招年收百億 | 更多文章 )
製造業回美不切實際
雖然川普口口聲聲強調要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謝金河認為,成衣、鞋業與自行車等勞力密集產業,轉回美國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選項。面對關稅與產地認定問題疊加,企業所能做的只有「蹲低一點」,緊盯地緣政治與供應鏈變化,尋找下一個可行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