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比對手都高…」台灣1產業恐團滅!接一單=虧損賠本,買家都被川普嚇跑了

高雄市遊艇產業產值約占全台8成。(圖/高市府提供)

美國對台灣實施32%高關稅政策恐怕讓台灣遊艇產業團滅!因為目前遊艇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為義大利、英國與土耳其,而這些國家的稅率都遠低於台灣,讓台灣在高端市場失去價格優勢,恐怕導致訂單流失,甚至「接單即虧損」。

關稅重擊台灣遊艇業,32%稅率恐讓產業「團滅」

台灣遊艇公會秘書長張學樵表示,美國為我國遊艇主要外銷市場,一旦對台加徵32%關稅,等同直接切斷產業命脈。以目前國際競爭情勢觀之,義大利遊艇進口稅率為20%,英國與土耳其僅為10%,相較之下,台灣32%處於極度劣勢。

進一步分析成本結構,張學樵表示,財政部核定船舶業毛利率為26%,遠低於32%的關稅稅率。若製造商選擇自行吸收成本,意味著每完成一艘遊艇就虧損一艘,根本不是減利,是直接賠本,業者完全無法持續營運。

張學樵指出,台灣在80呎以上高端遊艇市場向來具備製造實力,但在價格敏感的全球富豪市場中,買家多以價格與稅務考量為決策重點,一旦把成本反映在價格上,恐怕連富豪都不會買單。

也就是說,關稅成本是買家購買決策的關鍵變數,若未來無法降低稅率或有配套協助,台灣遊艇產業恐將團滅。

台灣遊艇產業銷售結構成隱憂

台灣遊艇出口結構也放大了這次衝擊。據業者表示,高達八成出口遊艇直接販售給終端買家,並未透過經銷通路,因此缺乏中間吸收成本的緩衝機制。一旦課徵高關稅,勢必只能轉嫁給消費者,或由製造商自行吸收。

在市場觀望氣氛下,潛在買家也將暫緩換船計畫,或轉向購買庫存船與二手艇,導致產業面臨接單銳減、現金流惡化的壓力。

公會籲政府介入協商

面對這波關稅風暴,台灣遊艇公會已決定於10日召開理監事會議,集思廣益尋求對策。張學樵呼籲,政府應正視此次產業危機,主動介入協調、嘗試降低關稅壓力,同時提供低利融資與稅務緩衝方案,協助企業維持生產與訂單。 (相關報導: 台灣1產業「大放無薪假」恐迎倒閉潮!剩40家在苦撐,業者認了:過不去就關廠… 更多文章

張學樵強調,這波衝擊不只是個別廠商問題,而是整體產業的生存戰,台灣遊艇產業站在全球貿易風暴的第一排,若無有效援手,恐將從國際舞台上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