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柬埔寨遭課徵高達49%的重稅,僅次於全球關稅最高國家,是亞洲受衝擊最重的國家。美國直指,中國利用柬埔寨作為「洗產地」跳板,引發區域經濟與供應鏈再平衡的骨牌效應。
柬埔寨遭美重稅49%,被指「中國洗產地」
根據《法新社》報導,柬埔寨商務部發言人佩恩索維奇特(Penn Sovicheat)表示,2024年柬美雙邊貿易呈現嚴重失衡,柬對美出口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98.5億元),進口卻僅約2.64億美元(約新台幣87.1億元),原平均稅率已達29.4%,此番加稅至49%,恐重創柬國產業形象與吸引外資能力。
面對媒體質疑,美國白宮一位官員反駁稱,「中國已經把柬埔寨變成了共產黨用來逃避關稅最重要的轉運樞紐。」川普政府認為,嚴重貿易逆差加上「中國製造」藉由第三國偽裝出口,必須透過關稅手段來遏止這種洗產地的現象。
柬埔寨成中國對美「出口後門」
近年中國對柬埔寨投資規模大幅提升,根據中國駐柬大使館引用的官方資料,柬埔寨近半外國直接投資來自中國,而出口美國的產品,如服裝與紡織品,多仰賴中國技術或原料。即便最終商品標示產地為柬埔寨,實際供應鏈卻與中國高度綁定。
根據《CNN》報導,美國對柬高關稅並非針對柬埔寨本身,而是意圖針對透過轉運手法規避制裁的中國廠商。柬埔寨、寮國、越南與緬甸等多國均在川普的新關稅名單中,其中寮國關稅為48%、越南46%、緬甸44%,皆與中國供應鏈緊密關聯。
越南─中國洗產地早有紀錄!
中國透過東南亞國家進行「產地漂白」問題早為美方所關注。早在2019年,《路透社》即揭露中國在柬埔寨投資開發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曾多次遭美查獲標示不實、藉以繞關稅之案件。
同年,《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對越南出口機械與電子產品大幅成長,同時,越南對美出口的數據也同步攀升,顯示「中國製轉進越南」現象浮現。越南政府當時已承認此類偽造產地標示的貿易欺詐逐年增加,嚴重損害越南出口形象。
柬埔寨示弱降稅,盼換取關稅協商機會
面對美方步步進逼,柬埔寨選擇示弱。據《高棉時報》報導,總理洪馬內於4月4日致函川普,正式提出關稅協商請求,並宣布將19類美國進口商品關稅自原本最高35%降至5%。這是繼越南總書記蘇林表態願將美貨進口稅降至0%後,第二個表態願意讓步的亞洲國家。
然而,美國此舉也對台灣企業造成波及。設廠於柬埔寨、主力生產照明設備出口美國的台商許先生(Tim Hsu)向《CNN》透露,為分散風險,他於2024年自中國轉進柬埔寨設廠,未料遭遇美國新關稅政策,坦言「如果49%的關稅保持不變,我們將撤出柬埔寨的投資」,目前仍在評估下一步策略。
對中貿易制裁升溫 全球供應鏈再平衡
川普對柬、越等國高關稅措施實則劍指中國,專家普遍認為是美方抑制「中國製經東南亞出口」現象的戰略之一。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學者Siwage Dharma Negara直言:「川普政策真正目標是中國。」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賴偉民則指出,許多國家與美國間的巨額貿易逆差,其實來自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投資轉向。他預測,美方將持續透過關稅手段,迫使東南亞各國對中國資金設限,防止形成「替中國洗白出口」的避風港。 (相關報導: 台灣1產業「大放無薪假」恐迎倒閉潮!剩40家在苦撐,業者認了:過不去就關廠… | 更多文章 )
此舉不僅將提高中國製造業對美出口成本,也可能觸發中國反制措施,升高中美貿易緊張情勢。從當前局勢來看,這場「第三國貿易戰」恐將改變全球供應鏈布局,對東南亞經濟結構、台商投資布局以及中美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