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永康街試辦徒步區─蔣萬安為中央不作為的行人地獄帶來曙光

北市府宣布5月10日起將在永康商圈試辦「假日漫步區」。(台北市政府官網)

臺北市長蔣萬安4月2日宣布,將於5月10日起在永康街試辦每週六日的徒步區,這政策無疑為臺北市邁向國際步行城市樹立了新的標竿。永康商圈若能成功轉型為徒步區,這不僅是我們臺北市民與商圈居民的榮耀,更象徵著臺北市邁向國際都會的進步,也讓過去因中央無能為力,而總被譽為「行人地獄」的臺灣,帶來一絲蛻變的曙光。

回顧3月29日,臺北捷運公司在中山商圈試辦了2.5小時的封街活動,獲得國內外民眾的高度讚賞,特別是攜帶嬰幼兒的家長和輪椅族。這項頂著居民反彈壓力的嘗試,證明了台北走向交通安全深水區的勇氣,對行人友善環境的重視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臺北市生育率出現正成長、今年剛被國際評選為世界「數位遊牧女性最安心」的城市,這更證明臺北市是一個安居樂業、友善的城市,因此更需要有足夠的政策配套支持,讓各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安心生活、無障礙通行。

自上任以來,蔣萬安市長不斷展現積極的施政態度。例如,針對南港LaLaport開幕前的周邊交通改善措施,確保了開幕期間的交通順暢;推動「生生喝鮮奶」計畫,關注孩童健康;以及拍板拆除公館圓環,解決長期以來的交通黑點。這些政策要施行都相當不容易,過程中的不便往往容易受到民眾批評,是相當「討皮痛」的作為。但筆者認為,從近期蔣萬安的政策作為,都能看出整個臺北市府團隊上下一條心,高度關注市民的需求與回應。

「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做對的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是一個政治家的典範。筆者在蔣萬安市長身上嗅見這樣的氣息。然而,與臺北市政府的積極作為相比,中央政府似乎更熱衷於政治鬥爭,浪費行政資源,推動缺乏實質意義的大罷免活動,浪費無數納稅人的公帑,忽視重要的民生問題。當地方政府在努力於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時,中央政府卻將精力放在政治角力上,這樣的對比實在令人遺憾。

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政治鬥爭讓百姓感到相當無力及焦慮。筆者想起2024年賴清德總統的競選口號:「選對的人,走對的路」,但是在賴總統執政短短不到一年的期間,完全看不出中央政府有走在對的路上,更無法讓民眾相信這是一位對的總統。

期待中央政府能以臺北市為榜樣,將焦點轉向民生議題,推動有利於人民的政策,真正實現政治人物為民服務的責任。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柯建銘之怒非同小可 更多文章

*作者為平常的台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