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柯文哲的恨─台灣司法真的是政治工具?

柯文哲出庭,痛斥檢方羅織,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則是他一生的痛。圖為柯文哲參加父親告別式家祭。(民眾黨提供)

前台北市柯文哲圖利京華城案召開準備庭,被羈押七個月的柯文哲,一吐胸中鬱壘,痛斥檢方威脅取供、違反偵查不公開、羅織罪證,從此台灣人民不相信司法!而父親病危時不讓他隨侍在側…,講到激動處,數度哽咽,大駡檢方「不要臉」、「要我怎麼原諒你們」、「我恨你們!」

受刑人奔喪是法有明定的人道之舉,政治人物因案在牢不能奔致親之喪者,上一個是四十六年前因美麗島事件,「坐國民黨牢」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母喪不知,公祭行禮不讓,還要家屬簽下不要她奔喪同意書;半生「黨外」自陳墨綠的柯文哲,肯定想不到時隔四十六年,民主法治的台灣,他坐了「民進黨牢」,父逝隔天才知,即使他得到准許出席家祭,司法對他的刁難,仍是他畢生之痛。

牛圈裡的內鬥─罷免連署大舉搜索國民黨南市黨部

柯文哲的恨,是畢生大痛,然而,台灣人民不再相信司法,柯文哲的大痛只是冰山一角,就在柯文哲出庭斥檢方的同時,還有兩件難論輕重的「案件」,也足證司法的荒謬。

第一件,南檢為台南罷免兩位綠委的連署出現死者連書,大舉搜索國民黨台南市黨部,查扣黨員名冊,根據中選會資料,三千多件罷免林俊憲的連署書中,有九百多件不合規定,其中上百人是提議(連署)前死亡,疑為偽造者有五人;三千多件罷免王宇定的連署書,也有一千多件不符規定,提議前死亡者近百人,疑有偽造情事者也有三人。就比例而言,不符規定的比例的確偏高,是否蓄意比照,該辦則辦,就像總統獨立參選人郭台銘即使最後放棄參選,他的連署涉賄案依舊偵辦起訴,為他奔走的屏東縣議長周典論因此被羈押長達七個月,一審判刑四年(上訴中)。

但郭台銘獨立參選連署案是「涉賄」,上述兩件罷免連署案與金錢無關,過去不論是獨立參選連署、罷免連署、乃至公投連署,都出現亡靈連署的類似情狀,非關金錢交易者即使中選會「依法告發」,但被起訴的機率極低,因為很難證明發起人對每一張連署書都「知情」,而能否成案只看合格連署書是否跨過門檻,為此大舉搜索者絕無僅有;偏偏南檢的大動作還是在國民黨宣稱已經對兩綠委完全第一階段連署「補件」之後,難脫為阻止罷綠的懷疑,莫怪國民黨立委謝龍介會調侃民進黨正經事不做,只會「牛稠內觸牛母」(牛圈裡內鬥)。

棄選者的官司─介選郭台銘幫的是民進黨

第二件,前立委張顯耀被依《反滲透法》起訴,因為他在總統大選期間,涉嫌協助中共介選,要促成「郭柯配」,起訴書的證據是一份「臺灣總統選舉的變數與可能發展」文件提到,郭台銘更進一步地希望簽定永久和平協議,「願意俯下身子成為徹底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從而榮膺諾貝爾平和獎的墊腳石。」

這是張顯耀第二次陷入「匪謀」爭議,上一次是馬英九執政時代,被自己的長官(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告發,最終無罪定讞;這一次却攤上了棄選的郭台銘,張顯耀好炫耀自己與北京有管道,管道到底到哪個層級却難定論,他有意為郭台銘「牽線」或讓郭台銘相信他有線,可能性不低,但是否到底「協助中共介選」的目的,却頗有疑問。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成了司法不正常國家 更多文章

首先,郭台銘最終棄選,就算企圖協助也未果;第二,郭台銘有意參選一直是國民黨內爭源之一,中共若以郭台銘參選以為「介選」,幫的也是民進黨而非國民黨;第三,郭台銘志在「郭柯配」不假,但國民黨始終不接受,則「介選」的協助目標豈非民眾黨?第四,從「郭柯配」不成到「藍白合」破局,每一步都是搗國民黨的蛋,還是幫到了民進黨;第五,和平協議是郭台銘的政見,千里迢迢奔到金門會柯文哲,送上去的還是和平協議,但總統大選過程中,三黨即使對兩岸關係見解不一,都三組候選人都要和平却沒人倡議「協議」,國民黨侯友宜談的是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柯文哲推進一大步主張「兩岸和平試驗區」,却也沒提協議,簡單講,郭台銘棄選,他的「和平協議」也沒成為任何一組候選人的主張,拿著完全失敗的題目,這頂「協助中共介選」的帽子,會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