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於溪頭山道上為RTS R 165進行試駕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又來到海濱城市—高雄,為的是親身體驗這款KYMCO全新電動座駕MiG9的魅力。
非關空戰
MiG9就現行的編程來看分為入門的TCS版,以及本次所試駕的MAX版,雖然主要差別僅在於該車型搭載了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可就其命名來看頗有大滿配的意味,當然確實也是如此。尤其當見著這輛車的前半部設計時,左右連貫形成U字狀的LED頭燈映入眼簾時,不僅為車身鈑件塑造出明顯的分界,更在向車側延伸之際分離出近似RTS車系的蟲顎造型,儘管原廠表示這並非代表未來運動車款會將其視為家族設計語彙,但油電雙旗艦都形塑出此般鮮明的視覺意象時,或許也代表著KYMCO早已從中摸索出一條專屬於新世代車款的路線。
來到車側後正如同先前所言,於車頭下緣往左右兩側進行造型分離後,位於踏板前方的鰭片式造型變成為最顯著的一環,並整合方向燈組使之更具一致性。但不同於RTS車系給予的多種騎姿設定,相較之下MiG9的騎士三角就顯得較為固定了,至少腳掌不太能向前斜踏來點巡航騎姿,就放鬆感來說稍稍降低了些。也因此取而代之的是向後乘坐的騎乘姿態,搭配淺薄後端則較為厚實的座椅泡綿來說,MiG9會更加適合身高超過1,700mm的騎士使用,不過請切記座椅前端至前方雙置物的距離也不算太長,因此腿部如何擺放也得稍稍調整就是。但值得一提的是,這組置物空間的表現平心而論也頗為優勢,輕鬆胃納2杯手搖杯都不在話下,並前方和配備USB Type-A插座、掛鉤等貼心設計,就實用面來看表現也確實不俗。
來到車尾,不同於KYMCO先前推出的數款純電座駕,同樣在設計上也做出了相當程度的變革,不僅藉由後座下方鈑件的刻意抬升使得字樣銘牌得以從容無違和地安放,在實用面的好處便是向內再稍稍爭取了點置物高度;另外分離式後扶手的設計也與車頭造型相互呼應,尾燈則簡約地鑲嵌在後側並直接與牌架相接,儘管這種類重機的手法運用在純電速克達車款上得稍稍適應,但不得不說依然是頗有新意,而且若要論及誠意更值得一提的莫過於搖臂上還特別以塑料件來進行修飾,以增添車尾整體厚實感的同時更能與後土除相接,一方面降低電動機車在不具備傳動組下後軸那略顯廉價的空洞感外,也為下方的金屬鏈條組提供保護。
(相關報導:
馬自達Mazda 3養車成本:每天一杯星冰樂的錢!完整解析人氣進口小車:馬3稅金、油耗、保養等真實支出!
|
更多文章
)
內在見真章
不過相較於MiG9的整體外貌,更加讓人驚豔的是在開啟車廂後呈現在眼前的置物空間。誠如先前所言基於鈑件設計等緣故,KYMCO著實為MiG9的車廂換得了相當的深度,儘管前端必須作為換電插槽所使用,但在將一頂堪稱最大全罩帽體的SHOEI X-15安全帽放入時,居然能毫無困難地完整胃納,頂多座墊蓋起時稍壓一下即可!這點平心而論連可以吞入X-14但無法放進X-15的RTS都辦不到,只能說這或許是本次試駕時最令人感到驚喜的一點。
至於龍頭設計上,金屬裸把的設計也是MiG9的一大亮點,並MAX版在TCS或ABS作動時在儀錶板上都分別會顯示專屬燈號,並於前方搭配了一組類風鏡式的高亮黑飾板來呈現,有趣的是因為左右兩側分別有銳角突起,因此整個輪廓看起來有點像是一顆貓頭藏匿其中,或許這可以視為設計團隊為所有MiG9車主們所安排的小彩蛋吧!
紫電太刀
也因此在這些鋪陳之下,可以發現MiG9除了可視為KYMCO對標RTS R 165的純電旗艦車款之外,原廠也確實在這款車上藏匿了不少的小巧思,並使之更顯精緻。儘管不似系出同門的S7R Techno擁有兩檔變速機制,但在永磁同步馬達具備9kW,也就是12.24ps的最大馬力下,3.06kgm(30Nm)的峰值扭力表現更是讓這輛車於起步瞬間給予相當的衝勁力道,並在二次加速之際成為不容小覷的純電街頭戰駒。而更讓人有感的是在左右連續過彎中,MiG9給予的平衡表現以及靈活度確實是有目共睹,並從中能感受到騎乘時的穩定性。
唯一稍得適應之處如同先前所言仍是在騎姿上,並基於坐墊角度叫無法感受到充裕的大腿支撐,但若騎士本人的身高能稍往後端移動,那麼這些狀況便能迎刃而解,只能說MiG9就其佈局來說具有一些限制性,但或許對某些族群而言將會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至於動力模式所帶來的展演,則在力道分配調整下顯得更加兇悍,不過上坡路段建議還是採用標準模式會較為適切;雨天模式則在本次試駕過程中未能遇到適合的環境因此不做太多的評論,但整體來說MiG9無疑是給予了全新的二輪純電騎乘新視野,在這換電型電動機車發展略顯停滯的當下,也為這類車款注入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