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先前的Q4試駕後,Audi在身為VAG集團的一員並根據其資源整合的策略之下,所能開發的電動座駕絕對不僅於此,從先前的e-tron GT至今,似乎也或明示、或暗示不同級距的車款將會有來自不同品牌的支持,也因此正當Q6 e-tron確定開發之後,要能夠與其雙生必須要有兩把刷子。而此次Audi策略之精準,不僅反映在所呈現的模樣上,更充分地展露在駕馭品質這一環。
電驅可以不只是電驅
舉凡全球知名讓Audi從此被戲稱為被造車耽誤的車燈廠的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並可從中央觸控螢幕調整光型及模塊呈現等,就個性化訴求來說Q6 e-tron確實頗爲強烈,加上與車身同色的水箱護罩及前保桿與四眼式頭燈設計所呈現的侵略感,必須承認這款車在高辨識度下所呈現的運動氛圍,頗有令人熟悉的燃油跑格。
不過這般視覺建構並非僅僅運用在車頭,車尾藉由D柱所形塑的分界感,不僅讓Q6 e-tron有機會藉著雙色的車漆搭配出更具動感的外觀,後輪拱上的俐落稜線、側裙所呈現的包覆與修飾,都好似從這年頭有點過度以簡約為訴求的風格中重新覺醒,令一款純電休旅適度地展現那張牙舞爪的侵略特質,而非盲從於自3C產業而來、反而令車輛變得無趣的設計邏輯,尤其在電動車款上更必須看穿這一點。
內在不一定得過度簡約
只是車輛再怎麼美麗,若不能搭配適切的功能性也會顯得華而不實,這點尤其在休旅車款上更會受到重視。至此Q6 e-tron在這方面自然且必須表現出色,高達526L並可基於4/2/4分離的後座座椅傾倒下所呈現的1,529L吞吐量,以及64L的車頭內置物空間,一方面彰顯了電動車的優勢,並且同時保有豪華品牌的設計品質,整體說既然買到了相當的價位,為何不選擇在成熟品牌下所打造的水準級的作品?
當然基於Audi從一而終的精神,外觀如此那麼內裝也會如此。在蹬入車室的那一剎那,感受到的不僅僅只是真皮、皮質間交錯呈現的座椅鋪陳,軟硬適切的泡綿及合理的包覆性都是值得品味的細節之處,而其中更顯合理的是在數位時代下那車輛必須要有螢幕的不可逆現象中,Audi並非暴力地直接安上一塊與中控台顯得比例不合的觸控平板,而是合理地、妥善地將應該所呈現的資訊分成三部分,包含11.9吋的數位儀表板、14.5吋的中央觸控螢幕,以及10.9吋副駕駛座專屬的資訊面板,不僅體現出各從其類的重要性,還在重視畫質的同時採用OLED製成,搭配Audi所崇尚的稜角式中控風格、以快捷為基礎概念而形塑的實體按鍵,唯稍嫌可惜的是駕駛輔助系統仍以撥桿來呈現而非建立在三點式方向盤上,但至少都不是會讓人感到手忙腳亂的介面。至於氣氛燈、HUD抬頭顯示器等都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身為一款純電休旅,踏板踩下的那一刻才真是彈出新篇章。
動能並非單純無腦衝刺
由於本次試駕的車型為代號GFBA1A單馬達後驅版本,儘管往上還有雙馬達的quattro S line和SQ6等選擇,可必須承認幾一般道路行駛來說,這輛最大馬力252ps(185kW)、峰值扭力45.9kgm(450Nm)的電動休旅座駕,儼然在起步輕快、路途間表現出不慍不火卻又瞬間大腳後貼背的駕馭過程中,展現出專屬於Audi的調校功力。
一方面基於S sport運動化懸吊的緣故,於衝刺之間給予相當適切支撐性的同時,面對顛簸路段也能既舒適並保有修飾空間,加上有感的底盤強度,令這輛具備2,899mm軸距長度的休旅車款在過彎甚至開上陡坡斜面的瞬間也依然不會有任何的後顧之憂,這便是百年車廠傳承至今不容忽視的實力,同樣也是足以視為壁壘的造車原則,即便在這新能源座駕成為顯學的年代,這些從體感而來的細節也依舊如是把握,並成為不可磨滅的一環。
畢竟對於這些源自於剛毅精神的德意志車廠來說,造車總不僅僅只是生成一款純粹為了移動的交通工具,更考驗的是購買者其品味的底蘊與深度,感受得出那在純電領域中真正好開的一環,就會知道Q6 e-tron絕非Audi所打造的愚人節笑話,而是讓慧眼識英雄的每一位所提供的精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