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統」陸配風波:三網紅被取消居留權,BBC談賴清德選擇的時機

陸配小微(左)、恩綺(右)時常在社群平台宣揚武統言論。(取自Threads/影像合成:風傳媒)

「因為居留權其實是一個特權,會被取消也是有可能的。其實,作為新台灣人,我認為任何鼓吹煽動戰爭,或是任何違反任何國際共識的言論都應該負起責任。」

這是台灣新移民盧女士(經要求化名),向BBC中文回應最近台灣取消幾位陸配居留權引發的激烈爭論。

盧女士向記者解釋,自己來台成家立業幾十年,與台灣所有新移民姐妹兄弟一樣,都熱愛台灣,同時也不會否定自己的故鄉中國大陸。而她強調,所謂論自由在台灣或國際規範下其實都有一條紅線:「說到底,公開的言論也不是都沒有免責權,關於煽動鼓吹戰爭的言論,放到網路一而再再而三的宣揚,就會要負起責任。」

事實上,近日台灣政府陸續指控幾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婚姻移民女性「陸配」,在網路上長期散播支持「武統」台灣論點,並據此廢止她們的「依親居留許可」,要求她們在數日內離開台灣,否則將被強制遣返,這一決定在台灣輿論及政壇掀起千層浪,激烈辯論不斷。

台灣支持政府決定的民眾認為,這些陸配是在散播戰爭言論「為解放軍打氣」,違反了台灣法律及民主,要求她們離境甚至強制遣返是天經地義。或有人認為言論自由不是無限上綱。譬如,台灣教育學者黃武雄教授在個人臉書(Meta)舉例說,「在黑暗的電影院中大喊失火了,不屬於言論自由,因為可能造成的是恐懼踩踏與無數的傷亡……早在言論自由的概念提出之時,電影院的例子就被用來當作言論自由之下的禁忌。」

不過,反對者則批評民進黨鉗制言論自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便抨擊賴清德總統「綠色麥卡錫主義台獨」。台灣學者馮建三及若干民間人士則發起連署,在聲明稿稱賴清德上任以來,「不斷妖魔化大陸,以戴紅帽子的方式,打壓不同意見,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正在快速遭到壓縮。他們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

分析「陸配武統言論」風波,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向BBC說,台灣取消幾位陸配的居留權,是表示台灣官方和社會不接受推廣政治暴力:「賴政府的舉動,是對長期來自中國的文攻武嚇表示堅決反對。」

莊嘉穎進一步從兩岸關係觀察指出,北京因為認定賴清德是反對勢力,因此預計會將賴政府取消推廣「武統」的外配居留資格視為挑釁的舉動並對此批判:「或許會把更多民進黨和親民進黨人士列入要制裁的『台獨』名單。」

事實上,台灣許多分析同意,「武統陸配」事件背後,其實是反映了近期賴政府針兩岸問題,開始採取較為主動甚或強勢的戰略。

譬如,賴清德在三月便針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引發國際關注。當時他不僅恢復軍法審判處理台灣現役軍人有關涉嫌「內憂外患」的案例,並表示「中國是境外敵為勢力」,被外界稱為賴清德政府的「拒統17條」。外界認定賴清德旨在限制北京在台影響力,對兩岸交流畫下更清晰的紅線。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便向BBC表示,事實上有人可能甚至認為,賴清德在面對中國大陸人士以各種身份在台灣生活和工作方面過於包容且反應不夠迅速,而政府必須採取行動來彌補。 (相關報導: 川普警告澤倫斯基勿取消美烏稀土交易:「他會有大麻煩」 更多文章

蘇利文認為,台灣與對岸一直有大量的人際互動及交流,而過去台灣針對在旅遊景點揮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人士長期採持容忍態度,並歡迎大量陸配等人士來台定居。兩岸人員之間交流大部分都是合法和良性的,也是兩岸之間為數不多的互動之一。不過,他告訴記者稱:「間諜活動和影響力操作的案例層出不窮,尤其是在中華民國軍方中。而一些中配則積極宣傳與主流『維持現狀』相悖的政治立場,這使得賴政府受到壓力,必須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