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看到,以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5位學者聯名呼籲賴政府「懸崖勒馬」,並示警台灣的言論自由正遭遇侵蝕、思想審查的時代已降臨!這些連署的專家學者中,不乏醫界代表、左派人士、甚至社會運動的工運領袖等,這些人,不就是民進黨最一開始的支持基礎嗎?他們站出來,代表政府限制言論自由、以民粹言論煽動對立仇恨的情形,已經到了威脅普通人民的地步了。
陸配「亞亞」因發表兩岸統一、鼓勵對岸軍事行動的言論,被陸委會、內政部等大動作驅逐出境。筆者相信,這些極少數鼓吹「武統」的言論,絕非多數台灣人民能夠接受,筆者也主張,這些言論是傷害台灣人民的情感,對和平無益。然而,筆者想指出一點:對於一個毫無影響力的陸配,政府如此大動作,到底想嚇誰?
言論自由市場理論(Marketplace of Ideas)主張,言論其實就像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較被民眾接受的言論,就像是高品質商品,會暢銷會流行;而那些劣質言論,則會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所以當各種觀點得以自由競爭,最接近真理的觀點將浮現。然而,任何自由市場都會遇到市場失靈問題,言論自由市場的失靈,多半來自當權者的刻意介入,政府若過度藉由「政治正確」與「國安理由」審查言論,將使市場機制失衡,形成單向論述,削弱社會的民主討論空間。
所以,賴政府大動作驅逐亞亞,想要恫嚇的不只是在台灣篤實生活的眾多大陸人士,更是勇於表達反對意見的台灣人,政府想要告訴這些人,「非我族類,皆誅之」!
賴清德總統 4/13 在總統府敞廳發表「賴17點」原則,強硬提出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的主張,賴清德此舉等於是給所有綠營人士下指令,「抗中保台動員」全面展開。所以看到,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明確表達「言論自由是可以被限制的」;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的黑熊學院宣傳如何檢舉賣國賊及陸配;同樣是民進黨立委的吳思瑤一面頌揚鄭南榕的100%言論自由是其從政理想,卻又在同一篇文章中「人格分裂」,主張言論自由要被限制。
筆者認同「防衛式民主」的精神,妨礙和平的言論當然需要格外注意,但筆者反對的是執政黨無邊無際的獵巫行動,讓所有不支持民進黨的人,都害怕會被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由政府帶頭的貼標籤行動,將導致寒蟬效應隨之擴散。
散播恐懼,就是威權成功的第一步,歷史已經為我們做了許多示範,有時候不需要對你做什麼,只要讓你害怕了,你就會乖乖聽話,這些歷史記憶及教訓,命運多舛的台灣人不是應該最清楚嗎?
「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希望台灣,不要走向喬治歐威爾描繪的那個世界。 (相關報導: 風評:學者們的真心話,賴清德的大冒險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台大政研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