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3 月 5 日《華爾街日報》刊出的長篇專文,中國正尋求與美國達成協議,北京試圖避免重蹈冷戰時期蘇聯的覆轍。然而,為何川普似乎興趣缺缺呢?筆者簡譯了這篇涵蓋許多內部情報的文章,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說明:川普在 2024 年選舉期間曾提議對中國加徵高達 60% 的關稅,而目前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水準約為33%,高於高盛等經濟學家預期的 20%。
據與中國高層官員有聯繫的人士透露,習近平之所以感到憂心,是因為隨著川普準備與北京正面交鋒,中國可能會像當年的蘇聯一樣遭到孤立。
由於國內經濟陷入危機,習近平正處於防禦態勢,試圖盡可能保住曾經幫助中國擺脫貧困的全球貿易體系。然而,在太平洋彼岸,川普卻一心想要重塑這個貿易體系。他與顧問們認為,這個體系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國,而美國則因此受到損害。
川普在競選期間就強調美國需要對抗中國,如今他帶著穩固的勝選優勢和共和黨對國會的掌控權重返白宮。顧問們表示,川普認為自己能夠以強勢姿態與北京談判。
據了解白宮內部運作的消息人士透露,川普的許多早期外交舉措都應從這個角度來解讀。他正試圖結束中東和烏克蘭的衝突,以便將精力集中在中國身上。此外,他近期對俄羅斯及其獨裁領導人普丁的熱情擁抱,部分原因也來自於戰略考量——希望在莫斯科與北京之間製造裂痕。
川普希望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認為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在該地區建立的基礎設施構成了國家安全威脅。3 月 4 日,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由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領導的一個投資財團,同意收購香港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在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多數股權。
「他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投入更多資源來對抗中國,」一位政府官員表示。
同樣在 3 月 4 日,川普以中國在美國芬太尼危機中的角色為由,進一步加徵對華關稅,這讓中國官員感到意外,因為他們仍在試圖摸索如何應對這位他們認為行事飄忽不定的美國領導人。
使北京在制定對美策略時更加困難的是,川普的核心團隊對中國的接觸意願有限。川普在第二任期的前幾週內,中國並非他的主要關注點。他的短期優先事項是解決非法移民問題、大幅削減政府支出,以及結束俄烏戰爭。 (相關報導: 《紐時》解讀中國政府工作報告:5%的成長目標,究竟意味著什麼? | 更多文章 )
消息人士指出,習近平從與川普的第一次貿易戰中學到的一個教訓是,若以對等的關稅回擊川普的加稅政策,中國往往損失更大,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遠多於中國自美國進口的產品。
說明:川普第一任期關稅實施後的前 20 個月,CPI 平均通膨率為 2.1%,與關稅實施前 20 個月的 2.2% 幾乎相同。同樣地,在關稅實施後的前 20 個月,美國實質 GDP 年增率平均為 2.7%,與關稅實施前 20 個月的 2.9% 相當。(延伸閱讀:華爾街日報》How Much Do Tariffs 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