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曾經不堪設想的局面如何變成了美中貿易新常態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對美中貿易關係來說,曾經不堪設想的局面已變為如今最理想的境況。

去年競選總統時,川普曾承諾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當時,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認為這一稅率水準根本不可能。隨後,開啟新一個總統任期不到三個月,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達145%,遠遠超出他自己設定的目標。隨著北京方面對美國產品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直接貿易驟降。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現在,於周一宣布的貿易休戰將使川普對中國加徵的關稅降至30%。當然,由於先前已存在的關稅,許多中國產品仍將面臨遠高於這一水準的關稅。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計算,該協議生效後,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總水準將在40%至50%之間——接近川普曾承諾的水準。

現在貿易可以恢復正常,兩國政府有三個月的時間來達成協議,全球市場為之歡呼,而在不久前,這似乎還是最糟糕的局面。

我認為在歡呼的同時也應保持謹慎。如果說這出關稅大戲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這兩個世界大國是多麼容易誤判對方的籌碼和弱點。這種誤判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與中國打貿易戰時就出現過,如今在他第二任期內再度出現。

2018年和2019年的美中貿易衝突期間,川普頻頻低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他發起的每一輪關稅行動進行反擊的決心,之後又常常因為市場和經濟壓力而不得不後撤。

習近平也一再堅信時間站在中國一邊。由於他未完全履行美中在2019年談判達成的一項初步貿易協議,導致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力度更大的關稅措施,並對兩國關係造成了持久損害。(更多詳情請見戴博(Bob Davis)和我合著、於2020年出版的《超級大國對決》(Superpower Showdown)一書,該書以新聞視角梳理了美中關係的歷史,並詳述了首輪貿易戰的來龍去脈。)

圍繞芬太尼問題的誤判

誤判再次發生。今年1月和2月,當川普針對中國在美國芬太尼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出台頭兩輪關稅(導致對華加徵了20%的關稅)時,習近平表現出對抗姿態。習近平和他的團隊認為這隻是美國政府用來向中國施壓的藉口,並拒絕與川普及其團隊接觸。北京方面迅速進行了反制,不過當時有所克制。

川普隨後予以更強硬的回擊,轉眼間對華新關稅飆升至145%,令中國政府和全球市場震驚不已。

就像首輪貿易戰期間一樣,川普再次低估了習近平這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進行反擊的決心和能力。習近平不僅用關稅回擊,還動用了旨在打擊美國痛處的工具。這包括對美國公司製造半導體和國防相關產品所需的稀土及其他礦產實行出口管制,以及把一些美國公司列入黑名單。

川普將關稅作為首選武器,而習近平聚焦於如何讓那些依賴中國的美國市場和公司感受到痛苦。在這位中國領導人看來,上述兩招能直擊川普軟肋。

隨之而來針鋒相對的循環報復給雙方都造成了痛苦,導致市場下跌、美國通脹壓力加劇,同時也使中國面臨經濟進一步低迷的風險。最終,美中都有動機尋求開啟談判的契機,這促成了上周末在瑞士舉行的貿易會談,並達成了上述休戰。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中暫時調降關稅,對美國經濟意味著什麼? 更多文章

在川普上任的短短几個月裡, 人們的期望變化如此之快。看似不可想像的事情已發生轉變。然而,就像首輪貿易戰期間一樣,雙方很可能出現進一步誤判,而這意味著達成可持續貿易協議的道路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