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短短一個月內對中國施加了第二次關稅。現在,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面臨至少20%的美國關稅。
這是他對北京的最新攻擊,而北京之前已經承受高額的美國關稅——中國製電動車100%,衣物和鞋類15%。
川普的關稅打擊了中國製造業的核心——一個由工廠、生產線和供應鏈組成的龐大體系。從快時尚、玩具到太陽能板和電動車,這些工廠幾乎製造和輸出所有商品。
2024年,中國貿易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1兆美元(約合7880億英鎊),出口額達到3.5兆美元,進口額2.5兆美元。
自19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後,中國憑借廉價勞動力和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工廠且蓬勃發展。
那麼,川普的貿易戰究竟能對中國的製造業造成多大的傷害?
什麼是關稅,關稅如何運作?
關稅是對外國進口商品徵收的稅。
大多數關稅是根據商品價值的百分比來設置的,通常由進口商支付。
例如,10%的關稅意味著從中國進口價值4美元的商品將需要額外支付0.40美元的費用。
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旨在鼓勵消費者改為購買價格較低的國內產品,從而幫助刺激本國經濟的增長。
川普將關稅視為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保護就業和提高稅收的手段。但一份針對川普第一任期內關稅政策的經濟研究表明,這些措施最終提高了美國消費品的價格。
川普表示,他最近增加的關稅旨在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其採取更多措施,停止芬太尼等合成類鴉片藥物流入美國。
他還對美國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了25%的關稅,表示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未能有效打擊跨境非法毒品貿易。
川普的關稅會傷害中國的工廠嗎?
分析師說,會的。
穆迪分析的經濟學家哈里·墨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告訴BBC,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救命稻草」,如果關稅長期存在,出口到美國的量可能會下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中國出口額巨大——佔國內收入的五分之一——20%的關稅意味著可能會削弱來自海外的需求,縮小貿易盈餘。
「關稅將傷害中國,」法國興業銀行香港分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莉西亞·加爾西亞-赫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告訴BBC。「他們真的需要做更多。他們需要做習近平已經說過的事——促進國內需求。」
對一個房地產市場低迷、年輕人難以找到高薪工作的經濟體來説,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中國人民的消費水準不足以重振經濟——而北京剛剛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措施。
儘管關稅可能會減緩中國製造業,但分析師表示,它們不太可能輕易地停工或被取代。
「中國不僅是主要出口國,有時還是唯一的出口國,比如太陽能板。如果你想要太陽能板,你只能去中國。」加爾西亞-赫雷羅說。
中國早在川普當總統之前,就已經開始從生產服裝和鞋類轉向高端技術領域,如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AI)。這使中國在這些領域擁有了「先發優勢」,更不用說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生產規模。
渣打銀行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丁爽說,中國的工廠能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高端技術產品。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國債務危機何時爆發?橋水基金達利歐:我猜是三年 | 更多文章 )
「要找到替代品真的很難……中國作為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是很難被顛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