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3月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花了許多時間闡述他的貿易政策,包括引起市場一片譁然的關稅措施: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對中國徵以10%+10%的翻倍關稅。川普說加徵關稅將消除海外產品競爭,讓美國農民「碩果豐收」。但對部分農民來說,川普可能短視近利、過於天真。
是碩果累累 還是讓農民心累累?
川普3月3日在他的社群平台寫下:「親愛的美國農民:準備好在國內銷售大量農產品吧,我們將在4月2日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祝你們玩得開心!」然而,英國《金融時報》採訪部分美國農民與農牧從業者,他們卻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只會給農村「帶來痛苦」。這場貿易戰恐怕會導致關稅報復、讓其他國家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而最終,這些成本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憂慮點1:關稅報復
美國農民表示,他們對川普加徵關稅感到相當憤怒。他們擔心,美國主要的出口農產品,可能會受到其他國家的「關稅報復」。事實上,北京已經決心報復美國:從3月10日起,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包含黃豆、牛肉、玉米和小麥,也要徵收10%至15%的關稅。加拿大也表示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徵稅,墨西哥也會跟進。
美國中西部的愛荷華有「玉米大州」的稱號,也是傾向共和黨的「紅州」,但愛荷華農民聯盟主席萊曼(Aaron Lehman)卻無法贊同川普的關稅政策,他說:「和總統想的正好相反,加徵進口關稅只會給我們帶來痛苦。美國國內市場無法彌補貿易缺口、供過於求,將導致本土農產品價格下跌。」
此外,川普加徵關稅也可能使進口化肥價格攀升。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鉀肥生產國,美國有約80%的鉀肥供應來自加拿大。加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商之一Nutrien表示,他們已經在春季播種前,儘可能地把鉀肥運往美國邊境。Nutrien指出:「雖然我們將繼續服務美國客戶,但關稅的成本將由農民自行承擔。」
憂慮點2:飯碗被搶
許多農業領袖警告,如果貿易戰持續,本土進口商會轉向更便宜的商品,例如巴西等農業大國,這會對美國農民造成更大的損失。美國黃豆協會主席拉格蘭(Caleb Ragland)說,巴西今年將迎來黃豆豐收,如果美中貿易戰再次爆發,他們已經準備向美國傾銷黃豆。
不只內需轉向,其他國家也可能搶走美國的海外生意。金融服務公司 StoneX 產品經濟學家蘇德曼(Arlan Suderman)表示,中國開始偏好從那些幣值較低、匯率更有利的國家進口黃豆。他說:「美元長期升值,讓美國商品的定價多年來處於劣勢。如今,巴西每英斗的黃豆已經比美國便宜70美分。」 (相關報導: 川普揮舞關稅大刀,亞洲各國「剉咧等」?專家點名這一國最慘 | 更多文章 )
除了農業,畜牧業的競爭對手也搶著分一杯羹。美國畜牧業的主要出口國是墨西哥,但面對巴西、智利與阿根廷等競爭對手,肉品價格也將受到打擊。美國肉類出口聯盟副總經理舒埃勒(Joe Schuele)表示:「我們相信美國肉品品質優於競爭對手,但在價格劣勢下,即便是最忠誠的顧客也會選擇替代品。」此外,墨西哥的加工商通常會購買豬肉的次級部位,一旦沒人「分豬肉」,美國就更難生產培根和肋排這類在國內較熱門的肉品,最後導致本土肉品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