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已多次證明悲觀主義者是錯的,令人感覺勢不可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第一個月的政策閃電戰使這種經濟韌性面臨考驗。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現在判斷整體經濟是否已出現裂痕為時過早。去年第四季美國經濟實現年化2.3%的穩健成長。1月份失業率降至4%,從歷史標準來看處於低位。
但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公布,占需求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在1月份下降了0.2%,而不是像經濟學家預期的那樣上升。這是四年來最大的月度降幅。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評議會(Conference Board) 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2021年以來最大月度降幅,消費者對通膨的預期也有所上升。一項基於新聞報導的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已超過疫情時代觸及的紀錄高位。
標普500指數在美國大選日至2月19日期間上漲了逾6%,此後累計下跌3.1%。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從1月14日的4.79%降至上周五的4.23%。目前該收益率低於三個月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長期債券收益率反映了對經濟成長和聯準會利率行動的預期。當長期債券收益率跌破短期利率時,這種結構被稱為「收益率曲線倒掛」,往往預示著經濟成長放緩。
經濟學家將信心調查和金融指標稱為「軟」數據。這些數據波動性很大,會受新聞事件影響,而且通常不能很好地預測實際經濟活動。
大多數「硬」數據(收入、勞動力市場和產出)總體表明美國經濟在穩步前進。1月份消費者支出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到美國南部遭遇寒流以及洛杉磯野火的影響。
此外,川普可能不會將其所有關稅威脅付諸行動。
北美信託銀行(Northern Trust)首席經濟學家Carl Tannenbaum稱:「我們懷疑可能會是雷聲大雨點小。」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似乎準備增加預算赤字,這將提振經濟成長。Tannenbaum表示:「我們當然在關注某些政府開支削減措施對消費的影響,但我們預計,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表現將繼續支撐家庭消費支出。」
硬數據方面出現走軟的一個跡象是: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從22萬人升至24.2萬人。雖然這都算不上是過去六個月的最高水準,但華盛頓特區的失業救濟申請人數大約是去年同期的四倍,這或許是川普裁減政府僱員以及承包商削減支出的證據。
川普快節奏的政策調整帶來了政策不確定性,這本身就可能對企業和家庭支出構成壓力。
畢馬威(KPMG)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表示:「我們都在努力透過噪音看清經濟現實,但噪音本身就會產生經濟後果。」
Swonk認為,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上升,部分原因是川普的議程安排。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川普:已準備百項行政命令,將繞過國會強推移民和關稅政策 | 更多文章 )
事實證明,那些能夠最快實施的措施(提高關稅、限制移民、裁減聯邦政府僱員以及取消合約)都傾向於拖累短期經濟成長。他和國會共和黨人尋求的減稅措施可能要到明年才會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