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名的國防部政策次長人選人柯伯吉(Elbridge Colby),5日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提到,他不只質疑台灣的國防支出太低,還同意總統觀點,希望台灣大幅提高國防支出,至少接近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水準,遠遠高於目前的2.45%,藉此才能強化自身防禦能力。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柯伯吉向參院軍事委員會強調,美國的目標是激勵台灣強化自身防禦,以確保美國有足夠時間重建國防工業基礎,「我們不應該讓一場不必要的衝突發生。」但這位準國防部第三把交椅的候選人,其在兩屆川普政府的立場大不同,也被國會議員點名並表示質疑。
Taiwan should spend 10% of GDP on defense, Pentagon No. 3 pick Colby says https://t.co/87GMQqbwjZ
— Nikkei Asia (@NikkeiAsia) March 4, 2025
共和黨籍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質疑柯伯吉,為何大幅改變對台政策立場,回顧2016年川普政府第一任期期間,他曾公開主張、美國應向台灣提供明確的安全保障;如今卻表示台灣並不是美國的「生存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柯伯吉表示,此一轉變根基於美中軍事平衡「急劇惡化」,雖然自己一直認為台灣對美國至關重要,「但正如你(科頓)所言,它並不是一個生存利益。美國的核心戰略利益,主要在於防堵中國成為區域霸權。」
儘管立場大改變,柯伯吉仍認為,一旦放任台灣被攻陷,仍將對美國造成嚴重影響,但如今的美國明顯「準備不足」,難以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內,與其進行軍事對抗,「我們很可能投入一場,注定徒勞無功、可能付出慘痛代價,而且還有摧毀自身軍事力量的行動。」

他還強調,自己上任後的目標之一,是讓台灣避開那些可能激化北京,並造成非必要衝突的行為,並替美國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試圖改變當前雙邊的軍事不平衡。此外,柯伯吉還公開承諾,一旦上任將會「特別關注」,並加快對台軍售和武器轉移,幫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面對台北當局多次表達抗議,柯伯吉則將責任推給前朝,批評已卸任的拜登政府(Joe Biden),未能即時讓這些武器送達台灣。
柯伯吉在回覆時,還以英國在1940年代做出的決定,當成目前美國面臨的國際局勢,當時皇家空軍道丁(Hugh Dowding)上將,拒絕將噴火式戰機(Spitfire)與颶風式戰機派往法國作戰,因為他認為這個舉動,很可能削弱英國本土的防禦能力。而如今的美國,必須集中力量確保自身的軍事力量,同時也得要求存在爆發重大戰爭風險的台灣與日本加強軍備,「我們絕對不能輸掉這場戰爭,而我上任的目標,就是讓美國能和平度過未來數年,同時還能鞏固自身與盟國的安全不受傷害。」

除了公開要台灣調高國防支出到GDP 10%,柯伯吉同樣也表明,美國將要求日本進一步增加國防預算,「日本應儘快提高國防支出,到至少GDP的3%,並加速進行軍事改革,強化自身防衛及區域集體防禦能力。」 此外身為美國國防戰略關鍵推手,柯伯吉非常直白地告訴國會,未來美國對外的軍事優先事項,必須確保美軍在亞洲、擁有足夠的軍事能力與威嚇力,華府才能在成本與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執行對台海的防禦。那要做這一點,勢必得減少在歐洲與中東的軍事介入,集中資源專注應對來自北京的威脅。 (相關報導: 烏克蘭戰爭可望落幕?澤倫斯基對華府示好:願簽礦產協議,在川普領導下「實現持久和平」 | 更多文章 )
事實上,現年45歲的柯伯吉並非生面孔,他早在川普第一任期就曾進入政府,短暫出任副助理國防部長,負責戰略和部隊發展工作。他的祖父威廉(William Colby)曾在尼克森和福特總統任內,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擁有耶魯和哈佛兩大名校學位的柯伯吉,過往一直被美國視為對中鷹派,但他卻在2024年9月,撰寫一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專欄文章內,主張美國的核心利益,是要阻止中國在亞洲建立區域霸權,「台灣對達成此目標雖然非常重要,但並非絕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