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嚴刑峻法聞名的新加坡,特別是鞭刑(caning)、特別令人聞風喪膽,如今這個會讓犯人痛不欲生的刑罰,未來將可能也將被用在詐欺罪犯身上,藉此加強執法強度,遏止愈來愈嚴重的詐騙案。根據新加坡警察部隊(SPF)公告的數據,光是2024一年,當地居民因詐騙損失至少11億新元(約新台幣270億元),比2023年增加70%。
新加坡現任內政部長孫雪玲(Sun Xueling)日前在國會備詢時表示,政府將考慮針對某些嚴重詐欺犯罪引入鞭刑的罰則,因為此類犯罪,經常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此類負面影響不容忽視。一般而言,新加坡律法中規定,鞭刑主要適用嚴重罪行,例如強姦、販毒和搶劫等罪名,目前共有40多種罪名可能會被判處和執行鞭刑。
< Caning for Scammers? Has Singapore been too soft on scammers? >My Clementi resident got scammed. Life savings gone. The scam which ruined her life couldn't have proceeded without a local runner, with a local bank account.Today a loanshark runner transacting $10,000 in… pic.twitter.com/jaghxFnpMQ
— Tan Wu Meng (@tanwumeng) March 4, 2025
根據外媒報導,星國內閣此番回應,是針對國會議員陳有明(Tan Wu Meng)的提案而來。陳有明主張對於涉及重大金額的詐欺犯,應直接強制執行鞭刑,才能有效震懾犯罪分子。在他看來,政府必須向詐欺犯、犯罪集團及其共犯,發出明確訊號:「假如你敢欺騙新加坡人民、奪走他們的血汗錢,政府將竭盡全力,讓他們牢牢記住這次教訓。」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案,新加坡政府也不斷加強打擊力度,今年1月份剛剛批准新法案,允許警方在必要時控制潛在受害者的銀行帳戶,以防止遠端詐騙發生,造成大量錢財遭到騙取。同時也調整詐騙案件的量刑標準,如今特定案件最可判處19個月刑期。

孫雪玲部長也在國會向民眾提醒,詐騙手法會不斷翻新,即便銀行等金融產業已加強防範,但犯罪集團仍有辦法找到其他方式躲避監管。舉例來說,加密/虛擬貨幣就是一個新手段,詐騙罪犯開始要求受害者,將錢財轉為加密貨幣再匯出,就能規避銀行系統的安全防護機制。而如今在新加坡國內,與加密貨幣相關詐騙案件,佔總損失約25%比例。
根據官方統計,星國2024年因詐欺造成財物損失,案件量最大的一類是投資詐騙(28.8%),其次為求職詐騙(14%)、冒充政府官員詐騙(13.6%)及惡意軟體詐騙(11.6%)。雖然超過7成的案件,受害者損失金額低於5000新元(約新台幣12.3萬元),但由於少數「超大金額」受騙案件,讓去年總損失金額仍呈現大幅上升。 (相關報導: 大量導入AI技術取代人力:新加坡星展銀行宣布,未來三年將逐步裁減4000名員工 | 更多文章 )

報告中就舉了一起極為嚴重的案件,一名受害者誤點開虛假面試連結,並依指示在筆記型電腦上,運作一段程式碼,導致其加密貨幣錢包被連環攻擊,最終在無法阻擋的狀態下,總損失高達1.25億新元(約新台幣30.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