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距離就職典禮還有幾個小時之際,與參議院共和黨人舉行了兩個小時的閉門會議,他在會上明確表示,他不會等他們批准才開始實施他最大的政策優先事項:改革移民制度,並極大地重塑美國與其經濟盟友和對手之間的關係。
憑藉著執政經驗和更加懂得如何運用權力槓桿,川普已經起草了關於關稅和邊境限制的廣泛計劃,這是他2024年競選活動的核心。 據與會人士透露,川普在會上告訴議員們,他已經準備了大約100項行政命令,他還說會在必要時挑戰總統權力的限制,在這些問題上單獨行動。
作為川普「美國優先」世界觀的核心,他對移民和貿易改革的重視,推動他在2016年當選總統,並在最近的選舉中再次成功入主白宮。這一立場使他得以在過去四年裡維持著他狂熱的支持者基礎,儘管他在2020年被拜登(Biden)總統擊敗,並因自己在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黨內許多人譴責。
如今,隨著川普重新掌權,他押注自己可以藉助比上次更明確的選舉授權,將其民族主義貿易和移民議程提升為鞏固政治遺產的政策功績。川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缺乏政治和執政經驗,面臨著來自白宮內外共和黨建制派的阻力。他自己的顧問可以阻止他的一些提議,而且那時候川普本人對法律風險也有更大顧慮。
川普將關稅——以及他預計關稅將帶來的收入——奉為解決一系列問題的方案,包括創造更多製造業就業崗位、減少國家債務、補貼兒童照護,甚至結束戰爭。川普 上周二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他將創建一個「外部收入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負責收取「來自外國的所有關稅、稅收和收入」。這些任務目前由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負責。川普沒有解釋外部收入局的工作方式會有何不同。
與此同時,他將高房價、恐怖攻擊等美國最棘手的問題歸咎於南部漏洞百出的邊境,而這種說法並不總是準確的。最近,川普將紐奧良襲擊事件歸咎於拜登總統的移民政策,儘管襲擊者是出生在德克薩斯州的美國公民。
移民政策和貿易政策的執行幾乎沒有重疊之處,但川普在某些情況下打算把它們聯繫起來——例如,他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加徵關稅的威脅,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迫使這些國家處理邊境問題。
「我的目標不是對人們徵稅,我的目標是改變他們的行為,」據出席會議的北達科他州共和黨參議員凱文・克芮麥(Kevin Cramer)說,1月8日川普在與參議院共和黨人討論關稅的使用時這樣說道。
川普最早採取的行動之一,可能是終止針對尋求庇護的移民的法律計畫,如果沒有這些計畫,這些移民將屬於非法入境。預計他還將在拜登政府創建的人道主義驅逐保護措施到期後將其撤銷,這些保護措施可能適用於數百萬移民,包括來自海地、蘇丹和其他動蕩國家的移民。
他還計劃廢除一項政策備忘錄,該備忘錄指示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官員重點逮捕重罪犯,並希望他們不要追捕那些在美國非法居住很長時間但沒有犯罪記錄的移民。
據熟悉川普想法的人士透露,這位候任總統希望迅速採取其他移民和貿易相關行動,並且不想因為法律問題而止步不前。據這些人士說,川普認為,他在第一個任期內被錯誤地說服放棄了一些提議,他不希望再犯同樣的錯誤。
解決邊境問題的授權
據接近川普的人士透露,川普認為,與第一個任期相比,他現在在移民計劃方面擁有更多的公眾支持。選舉前的民調顯示,絕大多數選民反對拜登對邊境的管理。
2025年1月19日。在川普(Donald Trump)就職典禮之前,通勤者在Paso del Norte bridge上排隊等待從墨西哥華雷斯城到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AP)
已經歷過川普時常動蕩的首個任期考驗的川普顧問們正在制定複雜的方案,以將他的競選承諾變為現實。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他的助手們有時會提出以前很少使用的法律和程序,比如將通常由州政府控制的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聯邦化,並將這些部隊派往邊境。
自1992年以來,美國政府就沒有將國民警衛隊聯邦化過。當時,在一個陪審團宣判參與毆打羅德尼・金恩(Rodney King)的警察無罪後,美國政府動用國民警衛隊幫助平息了洛杉磯的騷亂。
川普的邊境事務主管湯姆・霍曼(Tom Homan)說,川普的團隊知道,國民警衛隊不能在國內進行移民逮捕,但他們希望川普能夠將這些額外的人力部署到南部邊境,以幫助完成運輸和行政工作等其他任務。雖然一些州已經向邊境部署了國民警衛隊,但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正計劃進行更大規模的聯邦力量部署,以執行更多行動。
「我認為,與第一個任期相比,你會看到一個非常不同的情況,那就是更願意採取更激進的行動,」親川普智庫美國復興中心(Center for Renewing America)的高級研究員肯・庫奇內利(Ken Cuccinelli)說。「我所說的激進是指:在邊境部署軍隊,打擊販毒集團,使用工具箱裡更多的工具。」庫奇內利先前曾擔任美國國土安全部副部長。
由於美國國土安全部擁有行政部門的權力,川普可以在沒有國會幫助的情況下啟動驅逐行動;川普在競選期間承諾,將發起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行動。但他這項努力的程度將取決於他能獲得多少資金。
這種說法的改變已激怒了川普的一些盟友,他們呼籲即將上任的政府不要縮小該計劃的範圍。
預計川普將動用20世紀70年代通過的《國家緊急法》(National Emergencies Act)來使用五角大廈用於邊境的更多資金和資產。川普在他第一個任期內也曾利用該法案繞過國會,為修建更多邊境牆提供資金。
雖然一些前任美國總統簽署過幾十項緊急狀態聲明,包括與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和制裁相關的聲明,但沒有人將該法案用於國會拒絕提供資金的計畫。
川普將帶著在他第一個任期內取得的法律勝利回到華盛頓,比如禁止幾個穆斯林占多數國家的公民入境的旅行禁令,該禁令最終得到了美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的確認。到川普第一個任期離任時,該禁令涵蓋了大約12個國家,包括奈及利亞、吉爾吉斯和伊朗,不過拜登在上任後終止了該禁令。川普已暗示他將恢復該禁令,新版本可能涵蓋更多國家。據一位過渡團隊官員和其他熟悉該計劃的人士透露,川普的顧問們已經在討論將哪些國家列入名單。
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川普曾多次公開提出要限制在美國出生的任何人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的權利(這項權利包含在美國憲法的第14修正案中),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他的顧問們說服他放棄了這一想法。
川普團隊這次計劃推進移民方面的變革,渴望挑起司法訴訟,讓法院來裁決這個問題。川普的顧問們計劃宣稱,出生公民權是對第14修正案的誤讀。許多憲法學者和民權組織都已表示,改變出生公民權不能通過行政命令來完成,而需要修改憲法,這會是一個罕見且困難的過程。
如果川普繼續推進行一項恢復第42條的命令,他本人也可能面臨司法審查。第42條是一項公共衛生緊急命令,隸屬於1944年的一項法律。川普在新冠疫情期間動用了第42條,以可能將新冠病毒傳入美國為由,在南部邊境迅速驅逐移民,而沒有給他們申請庇護的機會,這是導致全球移民危機的一個關鍵因素。拜登上台後在他任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維持了這項政策。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政府將以哪種傳染病為由,為再次使用第42條提供法理依據。
2025年1月19日。從墨西哥華雷斯城看去,美國和墨西哥國旗在連街墨西哥華雷斯城和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橋上飄揚。(AP)
關稅閃電戰
長期以來,川普一直將關稅宣揚為解決一系列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他聲稱關稅可以推高外國商品的價格,從而幫助重建美國本土製造業和提高美國勞動者的收入,與此同時關稅還能報復那些被川普認為幾十年來一直「欺詐」美國的貿易夥伴。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白宮首席戰略師史蒂夫・巴農(Steve Bannon)和支持關稅的作家約翰・ 賈德納(John Gardner)提出了「外部稅務局」的想法,然後將該想法告知了川普的一位助手。
另一位知情人士說,川普還私下與巴農討論過關稅問題,他的這位前顧問強烈建議川普重點關注對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徵收某種形式的全面關稅。
川普可能會拼湊出一份包含各種各樣關稅行動的方案,用來打擊不同的國家和產品。關稅的總體影響以及是否允許企業申請關稅豁免料將揭示出,在川普政府執政初期,是保護主義者還是更傳統的共和黨經濟顧問佔據上風。
財政部長提名人斯科特・ 貝森特(Scott Bessent) 上周四在參議院的確認提名聽證會上暗示了這種多管齊下的做法,他說,在川普的領導下,關稅將用於實現三個目的。一個是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就如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另一個目標是為聯邦預算增加收入,特別是通過全面徵稅。第三個用途是迫使各國遵守川普的要求,比如最近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發出的關稅威脅,藉此迫使它們解決與美國接壤的邊境問題。
川普政府中秉持強烈保護主義的成員,比如負責政策的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則主張採取更激進的全面徵稅做法,即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據了解該計劃的人士稱,為了做到這一點,川普可能會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這是一部已頒布約50年的法律,如果川普宣布進入經濟緊急狀態,該法律會賦予他徵收關稅和實施經濟制裁的廣泛權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更傳統的經濟顧問,比如貝森特和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凱文・ 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閉門會議上主張採取更有針對性的做法,要麼豁免某些行業,要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徵收關稅。這些顧問認為,全面徵收關稅的做法可能會加劇通貨膨脹,而且在促使製造業遷回美國方面將收效甚微。許多成本較低的消費品在美國國內生產的成本可能仍然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這是一場關於關稅幅度將有多大的內部鬥爭,」川普的資深外部顧問斯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說,「我認為,在貿易問題上會有不同的聲音,但川普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希望徵收關稅,唯一的問題是,這些關稅是普遍和全面的,還是有針對性的。」
川普提名的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還將擔任貿易和關稅方面的關鍵顧問。盧特尼克在競選期間曾表示,他把實施關稅視為一種談判工具,並預測如果此類貿易協議成功達成,許多關稅最終將會降低。
據知情人士透露,儘管盧特尼克有華爾街背景,但最近他在新政府內部成為了貿易鷹派,與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賈米森・ 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一同為川普制定關稅方案。
北達科他州參議員克芮麥表示,盧特尼克最近告訴他,川普的關稅並非虛張聲勢的威脅。克芮麥認為這暗示盧特尼克完全贊成徵收關稅。
據聽取過相關簡報的人士透露,盧特尼克已私下對共和黨參議員表示,在其提名獲得確認後,他的貿易政策組合將主要針對中國。
川普對於其顧問最近起草的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關稅的備忘錄反應積極。先前,儘管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威脅要動用該法律來對付墨西哥以促使後者阻止移民潮,或者迫使美國公司評估中國以外的供應鏈替代方案,但還沒有哪位總統利用該法案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青年巴菲特怎麼選股票,這些招數今天還管用嗎?
|
更多文章
)
據知情人士透露,川普還對一項廣泛利用《1974年貿易法》(Trade Act of 1974)第232條的提議反應積極。該條款允許徵收關稅以解決國家安全問題,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該條款被用來對鋼鐵和鋁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1974年貿易法》的其他條款可以用來採取行動反制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曾以此對付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或者保護美國產業免受外國進口商品突然湧入的損害(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曾以此針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
川普的團隊還在考慮更不為人知的選擇,比如一項1930年代法律中的條款,該條款允許對歧視美國公司的國家徵收關稅,或者《1974年貿易法》中的一項條款,該條款允許對與美國存在持續貿易逆差的國家徵收關稅。這兩項選擇都已經幾十年沒有使用過了。
企業界沒有坐等川普做出決定。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代表眾多油氣公司的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已經在與川普的過渡團隊官員接觸,要求如果實施全面關稅,他們的行業能夠獲得豁免。
川普對貿易問題的關注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當時他在報紙上刊登全版廣告,闡述對貿易問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在近40年後依然沒有改變。這位紐約房地產開發商在1987年9月刊登的廣告中寫道:「日本和其他國家多年來一直在佔美國的便宜。」這條廣告的樣子是一封用打字機打出的信,抬頭是「致美國人民」,底部有川普的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