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小人物,幹不過時代」中國再迎「最難就業年」,兩會聚集就業問題

加強巡邏任務的北京天安門解放軍官兵。(美聯社)

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即「兩會」)週二(3月4日)在北京拉開帷幕。促進就業相關提案在預熱階段即吸引大量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和另外幾位一起就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參保一事提出或可下調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統籌基金繳費費率,減輕繳費負擔,或建立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納動態調整機制,或取消靈活就業人員部分險種的社保參保限制。

該提案一經媒體報導即快速獲得大量社會關注,引起諸多好評。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還是要對每一個公民的最低生活兜底,沒有參加社保的人也應該有最低的社會保障,」李東生如此表示。

「靈活就業人員」是中國近兩年的新造熱詞,用於代指沒有固定、穩定工作,靠包括但不限於自媒體、做外賣員等職業生活的新職業選擇。由於工作不穩定,大部分新興職業並不提供社會保險服務。

近日,美團和京東兩家企業宣布給旗下數百萬註冊騎手購買社保。儘管出發點站位極高,但落在誰將為社保這份錢買單的實際問題上,社會輿論起了爭議,美團股價亦應聲下跌。

以外賣騎手為例,新華網報導稱僅美團一家外送企業裡,外賣騎手的數量已經從2019年的399萬人增至2023年的745萬人。根據2023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報告,中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8400萬人,這個群體包括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

受到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形勢連年低迷,直接影響到就業問題。針對中年群體的裁員問題、青年畢業生的找工難問題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兩會」結束後不久就是畢業季,根據中國教育部預測,2025年春夏之交,將有1222萬名高校生畢業,進入社會。此前,中國已經在2024年迎來1179萬高校畢業生,這已經被公認為「史上最難就業季」。

和去年相比還要迎來更多畢業生的2025年就業情況只會更加困難。

2023年,中國畢業生就業率為55.7%,2023年末,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由於統計調查工作的「健全優化」,8月後將不再公布青年失業數據。2024年,中國民間一份招聘平台開出的報告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為55.5%。

四位和BBC對話的應屆畢業生以及一位往屆畢業生均表示找工作「壓力巨大」,並多次強調他們已經按照市場情況下調自己的薪資待遇期望。

「但實際上大部分情況下,我並不確定這個崗位是否是真實的,我需要從這一步開始計算自己『上岸』的概率,」上海交通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應屆畢業生小戴這樣說。

工作崗位缺失

根據上海財政局信息,2022年上半年,中國共有46萬家公司倒閉,共有310萬左右的個體工商戶註銷。與此同時,截至2024年9月4日,中國處於失信狀態的被執行人數量為841萬人,但這個數據在2020年初僅為570萬,四年間增加近68%。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小米汽車如何讓福特和通用倍感壓力? 更多文章

這個系列數據背後的意思是,曾經作為社會經濟活力重要組成部分的小微企業的離場,直接使得大量就業崗位消失。前總理李克強在任時曾系統敘述,過去GDP每成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100萬人就業,產業整合後,目前是GDP每成長1個百分點,就能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