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價今年會下跌嗎?專家分析房市未來走向曝關鍵時間點,2種房恐成交易破口

有網友好奇,依照2024下半年房市買氣來看,這一波漲價應該結束,起碼會修正3年,下一波的潛力區域在哪?(資料照/洪煜勛攝)

2024下半年受房貸資金緊縮、央行打炒房措施影響,房市買氣降溫,似乎也讓房價稍有跌幅,以七都來看,不少行政區房價有逐步修正跡象。對此,就有網友好奇「這波漲價應該結束了,起碼修正三年以上?下一波哪裡比較有潛力?」沒想到貼文一出,不少人都表示修正還要一段時間,就怕破口在重建機會低的公寓和缺乏投資盤吹捧的小宅,而專家也指出,預期今(2025)年第一季房價在銀行貸款緊縮等情況下,仍將呈現震盪,直到第二季才會是關鍵。

台灣房價今年會下跌嗎?

一名網友在論壇mobile01發文表示,「這波漲價應該是結束了,可以慢慢看了,不用急,起碼修正三年以上?下一波哪裡比較有潛力?一方面自住一方面保值。」

貼文曝光,引起網友熱烈討論,「2022年,三年前,就已這麼聽說要跌三年。今年2025,要繼續等下去?」、「講房價修正只是自我安慰而已,持有者漲價心態並未變」、「房價怎麼可能修正?你要這幾年的房奴情何以堪?借了上千萬買房結果房價直直落?是你你甘願嗎?要修正等台灣經濟出問題比較快,打房策略只是抑制交易而已,會買的還是會買,買不起的就繼續等」、「修正還要一段時間,除非租金補貼也趕快停止,當租屋市場同賣屋市場一起冷冬,房價才能加速修正」、「台北市仲介大老表示,房價修正效應恐在年後擴散,破口恐怕就在重建機會低的公寓、缺乏投資盤吹捧的小宅。」

還有人認為,「房價下跌的真實市場情況,就是建商立刻收手不推案,繼續囤地、養地等上漲;蓋到一半的,如果資金沒問題就繼續蓋,因為買賣合約已經成立,房屋總價不變;蓋到一半的,如果資金有問題就讓他爛尾樓,死的則是大小承包商跟預購的屋主;中古屋市場也會因為價格不優而惜售,手骨夠粗的一樣囤房等上漲,財力不夠的就被銀行收回,再加價丟出來賣,只是從屋主加價賣變成銀行加價賣而已」。

事實上,依照實價登錄彙整資料統計,在去(2024)年9月央行打炒房前後,可見七都各行政區房價出現變化,房價有逐步修正跡象,其中以高達半數的高雄市在十大鬆動區域中,占比最多,約有1成收斂;台中市則以太平區位居房價鬆動幅度第二的排名,降幅1成多。

根據《好房網》報導,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總監郭翰解釋,去年8月初銀行房貸近滿水位,使房貸資金緊縮,因此拉長成屋交易時間,導致民眾擔憂撥貸不如預期,將購屋心態轉保守,才迅速降低買氣,房價上漲動力不足,加上9月央行再祭第7波信用管制,房市交易持續不振。

而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顯示,2020至2024年全台房價變化,從全台房價漲幅為53.2%,一路來到2024年下半年,房價漲幅則開始收斂,Q4全台房價指數更下跌2.9%,七都指數也下跌,跌幅介於1.6%至4.5%之間,在這樣的市場氛圍,加上受銀行房貸緊縮與第7波信用管制持續影響下,可能有部分賣方擔心越晚出售、得有更大幅度的降價才能脫手,使其在價格上更願意讓利,因此才使Q4的七都房價指數都有所修正。

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也分析,去年9月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房市呈現量縮、價格震盪,延續到今年過後,預期第一季房價在銀行貸款緊縮之下,仍將呈現震盪格局,直到第二季才是房價決戰時刻。

舉例來說,中古屋市場因部分屋主有彈性或有財務急售需求,可能會讓利修正空間可達最高10%至15%,也可能會有中小型建商急於脫手,擴大議價空間。不過,預售屋則不確定,多數建商都是能撐就撐,且貨源歸邊,目前無法預測價格是否鬆動。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