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買氣旺助金價繼續飆 專家揭黃金熱幕後推手「他」也有份

台灣銀行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表示,全球央行買入黃金的比例年年增高。示意圖。(資料照,pexels圖片庫)

黃金價格在20日突破2954美元,創下歷史天價新高,台灣銀行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對此在節目《豐富財經起床號》中表示,全球央行買入黃金的比例年年增高,其中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為俄羅斯,而其他較大量購入黃金的多為新興國家,原因就是為了要避免美國總統川普新政策的不確定性。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顯示,2011年至2024年各國央行購售金情況,俄羅斯以約1550公噸位居全球第1;中國位居第2;土耳其位居第3。楊天立表示,俄羅斯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時,購入大量黃金以避免西方國家制裁,因此購入量自2014年起大幅增長,累計至2024年達到1550公噸。

全球央行買入黃金的比例在2024年達到22.94%,跟往年相比有所增加,數量也是年年增長,2022年更打破自197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購入1080公噸、2023年則為1051公噸、2024年1045公噸;官方淨買入黃金量連續3年超過1000公噸。

楊天立說明,全球的央行約從2011年金融海嘯過後,就開始大量買進黃金,2011年買量多於賣量,為首次逆轉為淨買方,近年增長幅度更大,至2022年突破1000公噸。

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黃金的需求中,22%屬於投資需求;2024年則有25.9%屬於投資需求,其中投資需求包含實體黃金和股票ETF。

楊天立對此分析,官方大量購買黃金的目的,大多不是投機炒作,反而視為了求分散風險,避免川普新政策結果的不確定性,也利用貨幣多元化的方式分擔市場風險。他補充,高購入黃金的國家多為新興國家,他們在準備外匯中會備有較多的強勢貨幣,但為了分擔貨幣風險,會選擇購入較多的黃金。

新聞報導內容僅供參考,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人應審慎投資、自負風險。

看更多股市新聞→ http://bit.ly/3OBeQ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