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大棒,會不會傷到美國消費者?BBC:所有經濟學家幾乎都有一樣的答案

2025年1月20日,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商店裡擺著金正恩、川普與普京的面具。(美聯社)

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商品加徵新的關稅。

美國總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所有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或進口稅),以迫使兩國加強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

來自中國的商品也將面臨「在現有關稅之外」的10%額外關稅,直到中國遏制芬太尼的走私行為。他此前已承諾會對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並曾考慮對部分汽車進口徵收 200%的關稅。

關稅是川普經濟政策的核心,他認為這是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保護就業和提高稅收收入的手段。

在競選期間,他告訴選民這些稅項「不會是你們要去負擔的成本,而是由其他國家承擔的成本。」

但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認為這種說法具有誤導性。

關稅是如何運作的?

實際上,關稅本質上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國內稅,會按照進口貨物的價值比例計算。

例如,一輛價值50,000美元(約38,000英鎊)的汽車進口到美國,若以25%關稅來計算,將需繳納12,500美元的款項。

這筆費用實際上是由進口該商品的美國國內企業所支付,而不是由出口該商品的外國企業承擔。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關稅就是美國本土企業向美國政府繳納的一種直接稅項。

2023年,美國進口總額約為3.1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約11%。

同一年度,美國對這些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總額約為800億美元,佔美國全年稅收總額約2%。

然而,關稅的最終「經濟」負擔將會落在哪一方身上,而非只是直接支付的費用,則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

如果美國的進口企業將關稅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這會導致商品的零售價格上升,那麼最終將會由美國消費者承受經濟上的負擔。

但如果進口企業選擇自行承擔關稅成本,而不是將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那麼這些企業將以降低利潤的方式來承擔經濟上的負擔。

另一方面,外國出口商也可能選擇降低相等於關稅成本的批發價格,以維持在美國的客戶。

在這種情況下,出口企業將以利潤下降的方式來承擔關稅的經濟負擔。

這三種情境在理論上都是有可能的。

然而,有經濟研究顯示,川普在2017至2020年第一任期內所加徵的新關稅,其經濟負擔最終大多由美國的消費者承擔。

芝加哥大學在2024年9月進行的一項調查,詢問了一群備受尊敬的經濟學家,是否同意以下說法:「加徵關稅會導致該國消費者承擔大部分關稅成本,其表現為商品價格上升。」結果顯示,只有2%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

價格上升

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2018年,川普對進口洗衣機加徵50%的關稅。

研究人員估計,這一關稅導致洗衣機的價格上漲約12%,相當於每台貴了86美元,美國消費者每年為此多支付約15億美元。

未來川普政府如果進一步提高進口關稅,經濟負擔的分配方式不太可能有所不同。 (相關報導: 一文看懂川普貿易戰!重創北美供應鏈、中國成唯一贏家,哈佛前校長痛批:這是送給習近平的大禮 更多文章

無黨派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估算,川普的新關稅計劃將會導致美國人收入下降,其中影響最大為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下降幅度約為4%,而收入最高的五分一人則下降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