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1個字,讓豐田、本田、馬自達被判違規!5大日本汽車公司犯了什麼錯?

豐田等5家日本汽車業大廠先後承認其數據造假,事件震撼日本國內,引發大篇幅報導。圖為事發當天,豐田董事長豐田章男在記者會上發言(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

2024年6月,日本5大汽車公司在申請汽車量產所需型號認證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的問題曝光。以贏得「信賴」為宗旨的日本汽車公司為何出現這種問題?究其背後原因,可以發現汽車公司與日本國土交通省的關係中存在的結構性扭曲。

違規問題的起因

2024年6月3日,媒體曝出日本5大汽車公司在申請汽車量產所需型號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在國內外掀起軒然大波。

國土交通省公佈的資訊顯示,上報存在違規問題的包括豐田汽車、本田、馬自達、山葉發動機、鈴木5家公司,共涉及38款車型。其中,豐田汽車的3款、馬自達的2款和山葉發動機的1款,共計6款車型的出貨已被叫停。本田和鈴木的相關車型均已停產,因此不在停止出貨對象之列。

汽車公司相關的違規問題過去並非沒有出現過,但如此之多的公司曝出大量違規問題,恐怕在歷史上還是頭一遭。更何況日本公司向來以不參與違規行為的認真態度而在世界上樹立了良好口碑。正因為如此,各國紛紛發出「為什麼日本汽車公司要這樣」的疑問,也可謂是情理之中了。

那麼,如此大規模的集體違規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

此事的開端,是2022年以後日野汽車、豐田自動織機、大發等公司相繼曝出在申請型號認證的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有鑑於此,主管認證工作的國土交通省指示國內汽車公司和設備廠商等共計85家提交關於違規行為的調查報告。各廠商開展回溯調查之後,如文章開頭所述,5大公司上報了違規問題。

各家公司調查的件數極為龐大,單是豐田汽車一家,10年間就多達大約7000件。而且每一件型號認證都包含數十乃至數百個試驗項目,所以其合計數量至少也有數萬乃至數十萬。就豐田汽車來說,對這些展開全面調查後,篩查出了共計7款車型6個違規事項。

若不是國土交通省下令展開這樣大規模的調查,就不會出現多家汽車公司同時公佈違規行為的情況。而且,其中許多問題恐怕還有可能被掩蓋,不會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的,就是此次「大量曝出違規問題」的背後,有著這樣的來龍去脈。

豐田汽車7月5日結束了此前一直處於「正在調查」的認證程序調查工作,公佈稱「沒有發現新的違規事項」。但由於此次被國土交通省指出「又有7款車型存在違規問題」,所以豐田停止了「NOAH」和「VOXY」兩款客貨兩用車的出貨。7月31日,國土交通省又對豐田汽車下達改正命令,要求其實施公司治理改革。一度看似平息的火種又重新燃燒起來。

過於繁雜的申請程序

即便如此,不少汽車公司都涉及違規操作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了瞭解其中的原由,筆者向多家公司發出了採訪請求,但收到的回覆基本都是「不清楚」「正在調查」。

他們之所以無法明確說明違規理由,一個原因在於申請汽車型號認證的工作量太過龐大,而且手續辦理費時費力。實際上,就連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在出席關於違規問題的記者會時也表示「(由於型號認證申請是一項極其複雜且涉及眾多方面的工作,所以)包括我在內,恐怕整個汽車行業沒有一個人對整體情況完全瞭若指掌」。 (相關報導: 日本人口一直減少,怎麼還買不到白米?經濟學家痛批:一小群人為利益出賣全體國民! 更多文章

隨著採訪的進一步深入,筆者還感覺到汽車公司對國土交通省在申請流程方面的做法一直抱有不滿情緒。據說申請過程中即使存在不周之處,國土交通省也不會明確告知問題所在,讓人覺得其無意讓認證工作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