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撐萬華》苦撐虧損也不讓弱勢餓肚子 在地店家告白:其實是我要感謝他們…

「對我們萬華人來講,幫助人是很隨手的事情!」這些店家以自身美食專業撐起一個個一家人只在4坪大空間生存、每月靠1萬元度日、疫情期間更慘逢失業的最貧困家庭,即便大難來臨,萬華人也展現最強義氣!(顏麟宇攝)

「對我們萬華人來講,幫助人是很隨手的事情、每個人都很願意──照顧好社區的小孩是我們身為社區長輩要做的事,你看到一個孩子吃飯有問題,不拉他一把怎麼說得過去?或許孩子哪天長大了,他也有能力幫助人、把善意擴散出去,並不是每個在萬華的弱勢都一輩子要受幫助……」

弱勢總是疫情裡第一波被海浪捲走的人,2021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全面攻陷台灣時,遭污名為首要「破口」的萬華更是如此──原先萬華因為低廉房租、便宜物價讓無數貧窮人得以生存、是台北市最包容弱勢者的區域,但當疫情襲來,從事底層勞工如洗碗工、工地粗工的家庭不只要為生計發愁、可能瞬間斷炊,單親家庭也擔憂全面停課下孩子待在家沒飯吃,但幸好萬華人就是義氣,大難來臨,也依然有在地店家願意撐起這些家庭。

「如果我們連身邊的人都顧不好,那還有什麼能做好?」南萬華超過30年的老店「家香味食堂」接班人米蘭達看見的不是弱勢,是在同一個社區裡生存、可能曾經跟她擦肩而過的孩子們。

即便疫情期間許多萬華店家選擇馬上停業、自己也在虧錢,卻也依然願意以自身美食專業撐起那些很可能一家人只在4坪大空間生存、每月靠1萬元度日、疫情期間更慘逢失業的最貧困家庭,營運近40年「蔴油李」店主老三說:「其實是我要感謝他們……」蔴油李不只在自主停業、前途茫茫時因為做美食給貧困家庭有了生活動力,也因為想把捐贈包裝做到最好、意外闖出「真空包」商機,這些在萬華發生的故事,寫下的是弱勢不會只是弱勢、誰都可能為萬華做點事的歷史一頁。

不惜成本捐麻油雞給弱勢,卻意外找出活路!萬華40年老店真空料理包開發之路

若要說台北市最適合弱勢者生存的一塊,那肯定是萬華區──此地以低廉租金與便宜物價吸引無數弱勢者入住,就算整個家庭每月收入只有1萬元、也能在收支預算掐緊緊的狀況下勉強生存,座落於萬華新安里的民間社福團體「台灣社區實踐協會」10多年來正是撐起許多這樣的貧困單親家庭。社工在第一線作戰,第二線則有萬華店家明白社工重要性、情義相挺,而這波疫情最相挺店家之一,就是原先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對面永豐銀行設攤、一開30年的「蔴油李」接班人老三。

20210709-萬華疫情專題配圖,蔴油李,停業歇業,宅配外送,黑貓宅急便。(顏麟宇攝)
即便蔴油李因疫情停業,老三也沒閒下來,準備傳承自媽媽的麻油雞給萬華弱勢家庭。(顏麟宇攝)

「我小時候苦過,很懂這種感受……」老三在這次疫情以前就開始捐食物了,起先是萬華新和國小有不少清寒家庭、單親家長忙於工作,這些家長沒辦法在小孩下課時準時接,學校就提供課輔班、需要餐點,老三因為在地民進黨籍議員吳沛憶牽線開始每周固定供餐兩次、一做超過兩學期,直到2021年5月份三級警戒全面停課。

即便學校停課、蔴油李停業,老三也沒閒下來,她又聽聞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服務貧困家庭的事情,知道很多爸爸媽媽必須身兼兩份工作才能養活全家人、又因疫情深受衝擊,剛好她冰箱有大量食材必須銷掉,又開始供餐了。 (相關報導: 疫情悲歌3》窮到只剩銅板、連口罩都不敢買!社工道盡貧困家庭「疫情絕境」:孩子說,好怕媽媽死掉 更多文章

蔴油李的滋味是李媽媽對孩子的愛,老三說從前媽媽因婆媳衝突離家,離家後雖然賣鹹湯圓、剉冰賣到有點口碑累積,卻又碰到婆家打壓、給屋主壓力說不能租給她,是一些看不過去的在地人幫忙才能移到永豐銀行騎樓下,開始賣起麻油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