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譽觀點:拜登執政的通膨降低法

近年全球利率正常化以來,目前已有三十三家央行持續升息,即使貨幣政策已開始轉向全球緊縮的總經趨勢。(資料照,美聯社)

對於全球物價飆漲、通貨膨脹的總經趨勢,各國央行將其視作新冠病毒疫情以後的短期失衡現象,近年美國聯準會主導全球漸進升息循環,去年中將近百分之十的世界通膨率已經逐漸回落。

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實證表示,近年全球利率正常化以來,目前已有三十三家央行持續升息,即使貨幣政策已開始轉向全球緊縮的總經趨勢,各國政府提供更多振興經濟的財稅金援措施,這些振興方案約占國民經濟產值的百分之十五,積極支持大多數各國經濟事務與信貸擴張。多數先進國家積極追求財稅貨幣的雙重政策整合,適度控制通貨膨脹的物價失衡問題,鷹派央行著重透過漸進升息循環,實現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的總經目標,另外許多政府經由財稅刺激補助方案,有效確保長期經濟成長,幫助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發展。

美國參眾議院已經通過拜登執政關鍵《通貨膨脹降低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拜登政府因應人口高齡化的社會結構巨變,將會透過更多的財稅赤字與國家負債,強力支援更多的醫療保健與退休年金,此外,氣候變遷的民間投資需要拜登政府的財稅補貼與經濟誘因,這些財稅誘因將會提高民間氣候風險管理的成本效益,積極促進低通膨的綠色能源轉型,美國聯準會應當維持相對低而穩定的自然利率〔neutral interest rate〕,間接協助拜登政府的社會安全預算,財富所得重新分配,有效避免貧富差距懸殊,徹底加強社會流動資本。

世界各國政府透過財稅政策慷慨解囊,盡力幫助普遍家庭與企業,面對能源價格飆漲的總經趨勢,這種經濟現象歐洲尤其嚴重,由於俄烏戰爭,許多歐洲居民需要適應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大幅減少的日常生活。近年德國已經將其最大天然氣進口廠商〔Uniper SE〕收歸國有,繼續花費兩千億美元〔超過國民經濟產值的百分之五〕,妥善提供德國境內天然氣補貼方案,此外,法國則試圖限制電力龍頭企業調升能源價格〔EDF France〕,英國透過高達國民經濟產值百分之七的巨額成本,同樣限制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勁揚。許多歐洲國家已提供相當可觀的暴利稅收抵免誘因〔windfall tax credits〕,積極幫助民營能源企業因應龐大能源開銷費用,然而財政赤字與國家負債將會逐年攀升,東南亞其他國家例如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台灣等等已然面臨相當類似的能源困境,能源短缺問題間接導致近年通貨膨脹、物價飆漲的廣泛貨幣經濟現象。 (相關報導: 美國銀行爆雷,股市何時才能回穩?劉坤錫:盯緊「2大指標」就對了 更多文章

各國政府很難減輕財稅預算的鉅額支出壓力,先進國家人口高齡化自然推高醫療保健與退休年金的財政預算,自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北約主要成員國家重申先前承諾,將其國防預算提升至國民經濟產值百分之二以上,綜合考量,這些社會壓力需要更多的先進國家財政預算,著重確保社會安全的大政府寬鬆財稅政策,妥善搭配央行漸進升息循環,應能有效克制高通膨,持續維持金融市場健全穩定發展。先進國家試圖放棄某些必要的社會安全補貼方案,積極推動氣候變遷風險管理、退休年金改革、後疫情時期醫療保健的普遍寬鬆財稅政策,隨著大多數先進國家適度擴增民生財政預算,各國央行可能發覺越來越難達到百分之二的長期平均通膨目標,綜觀全局,各國央行則需要透過鷹派漸進升息循環,管控中期通貨膨脹,維持民生物價穩定,穩健確保經濟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