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Orsted)國產化方案由於在2021年無法完全執行部分國產化,引發卡關爭議。不過能源局於日前(4月19日)確認國內產能的確不足,沃旭在2021年無法完全執行部分國產化承諾,未來可透過成立產業基金、或競標風場部分國產化等方式替代。(離岸風電》沃旭通過國產化審查 改提產業基金、機艙組裝廠替代方案,尹俞歡 2019-04-19)面對這樣的轉折,想必許多民眾霧煞煞,畢竟原本要求一定要百分之百國產化的要求,政府堅持了數個月至今(沃旭國產化審查卡關,風機組裝廠落腳台灣恐生變,科技新報TechNews-2019年4月7日),若這樣的「規定」是一個有效的規定,怎麼可在一夕之間,突然轉彎呢?若這樣的規定,不是一個非遵守不可的規定,那為何政府要跟開發商盧這麼久呢,不就早就可以退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