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香港民族主義 文章列表
#
香港民族主義
約 1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布洛薩專文:獨立事實與主權幻想─台獨論述如何說不通
2024年5月20號上任的台灣新總統賴清德不厭其煩地唱一段小調:由現在起,不需要隆重宣佈台灣獨立了,畢竟中華民國已經是獨立國家,所以是主權國家。台灣既然已經獨立成一個主權,無所謂宣不宣布。這個說法在上一任總統蔡英文任期已經出現,但賴清德把它鑄成國家官方綱領。
布洛薩(Alain Brossat)
2025-03-28 07:10
評論
兩岸
專欄
鄧聿文觀點:司馬南、李嘉誠、習近平─三個男人一台戲
將司馬南、李嘉誠、習近平這三個男人串起來,可能會讓很多人有突兀之感,因為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們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司馬南是個有著幾千萬粉絲的網絡大V;李嘉誠是香港的實業大亨,習近平就不用說了,全宇宙都知道其名。用如今的流行語,一個是自媒體頂流,一個是商界頭部領袖,一個是國家大boss,除了都有名氣這點相似外,其他沒可比性了。
德國之聲
2025-03-26 07: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藝文
歷史
觀點投書:從中國五四運動到香港雨傘運動,香港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座城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對民主的強烈訴求在70年後於北京再次燃起。1989年的「八九民運」,中國人民再次強烈要求民主。這種民主的聲音到25年後,由香港的「雨傘運動」接棒。2014年,香港的雨傘運動持續了79天,雨傘運動中舉行以電子投票選取普選方案,主辦方稱有79.8萬人參與,整座城都被捲入其中。陳健民教授指出香港民主的追求,與中國民主化脫離不了關係。
羅燕媚
2024-12-28 05:4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余杰專欄:中國戰狼留學生的校園霸凌
近日,倫敦大學學院(UCL)副教授米歇爾·希普沃斯(MichelleShipworth),因課程觸及中國現代奴隸問題,惹怒中國戰狼留學生。中國戰狼留學生接連向校方投訴,說這位老師專門針對中國學生,是種族歧視。校方對投訴照單全收,先要求老師刪去課程部分,再禁止其教授這門課程。這位學者別無選擇,向英國多家媒體披露事件全過程,譴責校方為了商業利益向中國戰狼留學生的言論審查屈服,並干預學術自由。
余杰
2024-05-01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為何在自由世界仍感到恐懼?《經濟學人》全面解析:中共監控海外華人手段
中國移民趨勢自2000年以來迅速成長,目前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移民人口約有1050萬。其中許多人相當富裕,在2010年至2019年間,美國政府發放的8.1萬張投資簽證中,有超過70%授予中國富豪。而隨著疫情解封,「潤學」崛起,即使是經濟狀況相對困難的人們也冒險離開了中國。截至2023年,有近5萬3000名中國人在美國邊境被拘留。
蔡娪嫣
2024-02-29 09:10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名家專欄
余杰專欄:以藝術反抗中國的國家恐怖主義—黃國才
黃國才:享譽國際的香港視覺、裝置與行動藝術家。美國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士、英國卻爾西大學雕塑碩士、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博士。「藝術公民」及「街頭設計聯盟」創會成員。曾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環境及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多年在紀念「六四」週年活動、「七一」遊行及反送中集會上創作諷刺時弊的視覺及行為藝術,受到官媒點名批判和恐嚇。二○二一年七月底,移居台灣,將抗爭藝術帶到台灣,繼續為香港、台灣及自由價值發聲。
余杰
2024-02-26 06:2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習近平集權後的中國公民意識崛起
習近平在中共20大打破「兩屆10年」慣例、尋求個人集權之舉,意味著自胡溫時期以來致力推動的中國民主化進程正逐步重回專制,也激化了中國民眾公民意識覺醒。
楊宗新
2024-02-15 05:3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香港之死是臺灣的前車之鑑
生活在今天的香港就是一齣可悲而可笑的荒謬劇。可悲的是,隨著2020年國安法的引入,這個地方已經死了--失去了自由、民主、法治和個人權利的保障。身為香港人,我已經感覺到大家對這個地方已經不再有希望:幾乎每週都聽到有人已經或打算移民,而實際上,這3年內已經有近30萬人離開香港,而這波移民潮還遠未見盡頭。
直言者
2023-11-18 05:3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專欄
凱大熊專文:香港被寵壞論─一個顛倒黑白的譬喻
「無論是強化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還是打擊遏止「港獨」活動,維護社會穩定,都需要大家站出來盡自己的力量。也許我們會面臨壓力,但絕不能動搖。」──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談話,二○一七年七月一日。
凱大熊(Kevin Carrico)
2023-07-02 07:1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專欄
凱大熊專文:香港警察如何成為「外族」?
隨著中央政府和香港公民社會的對峙逐步升級,香港人的主張也越來越強烈,最後香港民族主義者越過了最後的紅線,拒絕認同「香港自古屬於中國」的想法,從干預日漸加深的中央政府手中奪回主動權。然而,就像本章討論的一樣,雖然北京認為香港民族主義是嚴重的挑釁,但這不代表這只是單純的挑釁。
凱大熊(Kevin Carrico)
2023-07-01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外宣在異鄉:海外華人的平行媒體時空-馬來西亞篇
紐西蘭和馬來西亞相距9000公里,自然氣候迥然不同,社會文化也涇渭分明。
自由亞洲電台
2023-06-24 12: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若攻打台灣,將重蹈納粹與日本帝國的歷史性錯誤
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外交政策建立在這樣一些基本假設上: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中國應稱霸東亞,其他區域強國則以東亞為中心,尊重中國,接受中國指導,就像在19世紀之前的兩千年裡一樣;那些被北京方面視作中國一部分的地區,應該與中國「統一」;復興的中國至少應該在制定國際事務的規範和規則方面擁有平等的發言權。習近平斷言,這些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美國力量的衰退。習近平說,「時與勢在我們一邊。」
Robert Kagan
2023-06-19 11: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陳昭南專欄:「國際共管中國」的時代已來臨,時間站在台灣這邊!?
6月7日,中共央視、澎湃新聞等黨媒報導:習近平語錄歷史性地進入中國高考語文考試題目,考生被要求寫出自己對習主席的「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等兩段習語錄的感想。這是繼中國大學收緊思想控制,鼓勵學生舉報教師後的新發展。不妨試想,這類事要是發生在此刻的台灣,將會出現何等爆裂情景?
陳昭南
2023-06-10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5月35日》:香港的「六四記憶」能移植台灣嗎?吳叡人:漫長鬥爭才剛開始
香港六四紀念劇《5月35日》無法在港公演,今年首度移師台灣——這對香港人與台灣人來說有什麼意義?香港逐漸被「清洗」的六四記憶,能在台灣移植、落地嗎?DW採訪幕後團隊與學者理解他們的答案。
德國之聲
2023-06-04 15:0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殷惠敏專文:一個時代的終結─國族詛咒下的歷史嘲諷
在印度獨立之前,曾有英國人向甘地表示,由印度人來治理印度很可能會治理不當。甘地的回答是:「治理不當也是我們的特權。」
殷惠敏
2023-04-23 13:5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文化
「中國新年」也被韓國偷走了?大英博物館推特遭中國網民炎上
在全球超過十億人正在慶祝農曆新年之際,大英博物館(TheBritishMuseum)因在一則推特中使用「KoreanLunarNewYear」(韓國陰曆/農曆新年)而引發爭議。
BBC News 中文
2023-01-24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看到太多香港人被移民署玩死!」在台港人為何對台灣政府失望、為何考慮「二次移民」
隨著台灣收緊相關移民政策,大批在台港人「二次移民」到西方國家,BBC中文訪問多名當事人和學者,了解他們移居台灣故事背後的困難與政治角力。
BBC News 中文
2023-01-21 1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民族主義加上性別歧視!報導中國的亞裔女記者,今年遭遇前所未有的網暴
2022年,供職於西方媒體並報導中國的華裔女性記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人身攻擊和網絡霸凌。從行為模式上看,攻擊者大都來自中國大陸,攻擊內容和形式高度一致,並且尤其針對活躍在媒體、智庫以及人權組織的華裔女性。受害者和觀察人士認為,除了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因素之外,盛行於中國國內某些群體的性別歧視和厭女主義,更加劇了對敢於批評中國政府的女性知識分子的集體性攻擊。
美國之音
2022-12-26 18:0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軍事
如何知道中國準備攻打台灣?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師拆解共軍備戰步驟
2021年,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向國會表示,中國進犯台灣的時間可能從2035年提前至2027年,甚至有消息稱,美國情報圈認為中國最快可能在2024年攻擊台灣。但要如何知道中國準備出兵?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任職的柯佛直言,美國一定會提早公布情資示警,且戰事可能長達10年,中國備戰行動在開戰數月前就會被察覺。
簡恒宇
2022-10-05 20:0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具有特異體質的政權─暴力打天下,暴力治天下
就如同胡耀邦,在文革後掌權儘管顯得比較開放,但在1985年接受陸鏗訪問時說,中國的經濟強大了,國防力量強了,台灣若還不願意統一,「那就要帶點強制性了」。
李怡
2022-07-24 13:5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