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迫遷 文章列表
#
迫遷
約 17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南非要求我迫遷虛晃一招?代表處正常營運 外交部:持續討論雙方談判細節
南非外交部今年1月要求我代表處3月底前遷離其首都普勒托利亞(Pretoria),並在3月初逕自將我「駐南非共和國台北聯絡代表處」,降級更名為「駐南非共和國台北商務辦事處」。不過,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副司長陳詠博今(1)日表示,位於普利托利亞的我駐南非代表處目前正常對外營運,外交部仍持續就雙邊關係法律架構可能的修正方向,及雙方談判的時間、地點、人員組成與協議簽署方式等細節,與南非外交部進行討論。
鍾秉哲
2025-04-01 12:53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土地占久了不等於合法!新店瑠公圳蔡金木宅應拆屋還地
新北市新店瑠公圳蔡金木宅拆屋還地案,原本是一樁單純的土地占用訴訟,但因人權團體抗爭、監察院調查及文化資產提報等因素,導致案件延宕十年,直到法院最終判決確定,進入強制拆除程序。然而,由於地上物住戶賴女士近日提報該處為文化景觀,拆除程序暫時中止,需待新北市文化局啟動文化景觀審議後再行處理。此舉不僅讓案件再次陷入漫長的審議程序,也讓土地所有權人李先生深受困擾,不得不投訴媒體。
洪孝全
2025-02-01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歷史不應因經濟開發被犧牲─關於新店瑠公圳迫遷案
新店瑠公圳迫遷案(蔡金木宅)自事件以來引發廣泛關注,相關事實歷經監察院調查、進行中的憲法訴訟、文化資產保存等議題,現正由台北地方法院協商中。然近來有媒體報導稱瑠公圳迫遷案地主方合法合理,應儘速執行云云,為澄清事實與回應社會關切,我們針對案件核心問題做出如下說明。
賴碧珍
2025-01-20 05:35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新店瑠公圳蔡金木宅爭議─法治社會擋拆應以合法為前提
新店瑠公圳蔡金木宅,自日治時期起占用公有土地建屋至今,隨著土地後來由農田水利會出售給建商,並由建商自行排除占用,衍生出拆屋還地的爭議。該案歷經十年訴訟,法院民事執行處近日宣布,將於本(113年)11月21日強制拆除老宅。此事因多個公民團體的介入聲援,再次引發輿論關注。基於民主法治原則,筆者從市民視角出發,對此事件提出不同看法,並逐一闡述理由。
洪孝全
2024-11-20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這是哪門子的「居住正義」?以高雄市大寮區第81期重劃為例
近日,高雄市大寮區第81期重劃區引發議論。過去曾是眷村的影劇七村,由於重劃區內仍有3戶未搬遷,這些住戶於本月21日前往高雄市政府陳情,抗議市府拆除違建工作。事件的導火線來自本月15日,一名前居民侵占重劃區待拆除違建,並在屋內輕生,以此方式表達對市府重劃政策的不滿。此事引發了「台灣居住正義關懷聯盟」關注,陳情後該團體帶領未搬遷戶前往高雄地檢署,控告市府「迫遷殺人」,此舉著實令人不解。
洪孝全
2024-10-27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三重土地糾紛迫遷事件:私人權益不應犧牲公共利益
三重大同南路172巷一位抗議者許素華,因借用「神明會」土地蓋屋後土地遭到盜賣,導致她的房屋在8年前被依法拆除。她將責任歸咎於三重市公所(現為區公所)審查不力,因此負氣將個人物品堆放於原住家前馬路,並居住在帳篷內。
洪孝全
2024-10-04 05:3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徐世榮觀點:請陳其邁市長刀下留人!
政府為了開發台鐵鳳山車站「空中鳳城」及其周遭台鐵土地,刻意祭出公辦市地重劃手段,強制剷除車站周遭大面積的私有建築物,奪取他們的土地,造成許多原住戶被強制迫遷。很諷刺地,這棟外觀美輪美奐、被比擬成浴火鳳凰的「空中鳳城」並不是要燃燒自己來照亮別人,卻反而是為了自己的新生,殘忍的燃燒別人來照亮自己。由於堅持到最後的被迫遷戶陳家抵死不從,高雄市政府竟於7月15日發出公文,命令陳家必須在本月28日之前自行拆除地上物,否則從29日起將用公權力強行拆除其家園。
徐世榮
2024-07-24 05:5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名家專欄
朱淑娟專欄:屏東火車站開發,選後迫遷民宅又來了
大選前各地土地迫遷都很有默契暫緩,但選後又動了起來,其中之一是屏東火車站附近。六年前屏東縣政府強拆火車站前公勇路民宅,發生轟動一時的蔣月惠議員咬警事件。至今另一邊的光復路、柳州街一帶還有九戶持續抗爭中,上周縣政府工務單位無預警登門查估,住戶再度面臨迫遷危機。
朱淑娟
2024-03-26 06:50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賴清德淚護老家,還記得南鐵老人的眼淚?
看到副總統賴清德為萬里老家違建落淚,回想2015年5月14日他主持「台南鐵路地下化」都市計畫委員會那天,一位跟他母親差不多年紀的83歲老人陳蔡信美,強忍眼淚一再拜託,希望她跟86歲先生陳割打拼一生,買的唯一合法房子能保留下來。她強調即使不拆她家,也不會影響南鐵工程。說完後她站著向賴清德一鞠躬:「請市長多多幫忙」,一踏出會場外隨即崩潰大哭。
朱淑娟
2023-12-26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資建太陽能玻璃廠引爭議:印尼林邦島居民被迫遷離,生活面臨威脅
印尼一項由中資興建的太陽能玻璃廠計畫引發爭議,一座小島島民被迫搬離。觀察家分析,顯示中國在海外的投資經常未遵循環境和社會標準,導致開發案問題不斷,雅加達為了招商也未與居民妥善溝通。有鑑於開發計畫預計明年開始,當地環保團體表示,將持續協助居民和平抗爭。
美國之音
2023-11-03 09:1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朱淑娟專欄:人民有冤,為什麼到總統府陳情也沒用?
蔡英文總統就任七周年前夕的5月17日,一群人拿著「懇求總統體恤民難,廢除自辦重劃惡法」布條上凱道再次向她陳情。七年來他們已經來很多次了,每次都一樣,被請進總統府由專人聽取陳述,對方收下陳情書後說:「我們會把各位的意見送相關單位。」再來就不了了之,然後是下一次陳情,直到總統任期只剩最後一年,總結陳情的心得是:原來人民有冤,到總統府陳情也沒用。
朱淑娟
2023-05-23 13:50
即時
風生活
現成水煮蛋?東華大學鴿子飛飲水機築巢下蛋 網曝牠「被迫遷」現況:淡淡哀傷
近日有東華學生發現有隻鴿子跑到飲水機築巢,似乎還在孵蛋,畫面一出,引起網友紛紛熱議。不過校方也火速將鳥巢清除,獨留鴿子在現場。
柯家媛
2023-05-19 01:1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政治美學化的新典範─造浪者重彩或輕描的「台灣小宇宙」
《人選之人:造浪者》是臺灣首部以政治幕僚為題材的影集,其巧妙的定位成職人劇,細膩地表現了政治幕僚的日常生活,讓一部討論政治的作品,不像其他的政治作品充滿鬥爭的影影幢幢,或太強烈、太教條地批判,反而從影像、劇情到人物設計,都充滿明亮感,更讓本來嚴肅的政治議題變得平實近人,足見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功力之深。
周聖凱
2023-05-10 14:0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名家專欄
朱淑娟專欄:瑠公圳賴家老宅的存亡之秋
爭訟十多年的瑠公圳賴家老宅保留案,屋主賴碧珍以當年台北瑠公農田水利會違法賣地,向農委會農水署提起行政訴訟的抗告案,1月31日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抗告駁回。理由是:水利會送到農水署「備查」的賣地案並非「行政處分」,不屬行政法院審理範疇。不過賴碧珍認為法院並未實質審理賣地是否違法,將另提行政訴訟,同時繼續進行「時效取得地上權」釋憲捍衛權益。
朱淑娟
2023-02-28 13: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徐世榮觀點:「自辦市地重劃」與「武館格鬥賽」
就在即將過年之際,反對土地掠奪及家園迫遷的抗爭運動又起,這主要是因為台中黎明幼兒園、高雄大樹湖底、高雄大寮伍厝等自辦市地重劃案,自救會成員都面臨了生存危急的非常時刻。各自救會成員雖然自始至終就不願意參加所謂的「自辦市地重劃」,但是他們竟然被迫一定要參加,土地及家園也都即將不保。他們不僅前進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前下跪表達沈痛的訴求,也進入總統府內陳情,昨日也在高雄市政府前淚流滿面的陳情抗議,他們正在向台灣社會發出緊急強烈的求救訊號。
徐世榮
2023-01-21 15:2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許素華還好嗎?
上周末新北市三重氣溫只有10度左右,陽光下依然寒氣逼人,這是許素華在被強拆的家門前,以帳篷為家度過的第7個耶誕節。問她這一年過得好嗎?她用依然抖擻的聲音說:「我增補了很多資料可以論述得更好,也寄陳情信給監察院。」每天爬進僅能容身的帳篷後,她會讀一下聖經,勉勵自己繼續奮鬥下去。
朱淑娟
2022-12-27 13: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房地產
VIP
捷運錢坑3》建商的炒房天堂、居民的迫遷夢魘,捷運開發造福了誰?
「三環三線」、「三環六線」、「三心六線」、「四線齊發」,眼花撩亂的政策數字總在選舉時刻出籠,各縣市喊出未來捷運路線規劃目標,台灣發展捷運系統近30年,劃開土地、來往城郊的捷運列車,究竟留下什麼?
李佳穎
2022-09-07 09:2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樂生社會運動二十年反思
樂生運動逾20載,被稱為台灣都市社會運動之濫觴,許許多多人參與其中。「院民站台」為樂生運動不變的風景,無論是寒冬、酷暑,讓漢生院民騎著代步車舉牌站在最前接受採訪,抑或是挺身而出讓警察抬走、或上法庭擔任原告,無條件挺社運、挺學生已經成部分院民的日常生活。
張耕蓉
2022-08-21 13:3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朱淑娟專欄:沒有規劃倫理,迫遷就會持續不斷
2015年8月屏東鐵路高架化通車後,台鐵跟屏東縣政府合作,透過都市更新將他代管的6.2公頃國有地變更為商業用地。隨後屏東縣政府以「配合屏北鐵路高架化」為名,推出「變更屏東都市計畫」,迫遷50多戶民宅為了拓寬道路。持續抗議徵收沒有公益性、必要性的幾戶居民,上月底到監察院舉發台鐵與屏東縣政府,在合作過程中涉及兩項違法。
朱淑娟
2022-06-07 14:4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朱淑娟專欄:說台灣沒有迫遷,是對國際人權委員說謊
2009年我國將《兩公約》入法,國際委員月初來台第三度審查,其中在居住權這項,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說:「迫遷、強制驅離,行政部門從來沒用過。」之後這句話被多位迫遷戶當眾指說謊。最後委員只能以「政府跟民間提供的強迫驅逐資訊相互矛盾」作結,而這也是自2009年以來最倒退的審查結論,原因就出在官方刻意淡化台灣的迫遷現況。
朱淑娟
2022-05-24 14:3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