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賦予中國民族主義鮮明的「漢」族色彩,使它變成明確反滿的主張。就連梁啟超的越南門生潘佩珠,在為越南和亞洲的解放制訂行動計畫時,他與孫中山討論的時間,都開始多於啟蒙導師梁啟超。對一些激進民族主義者來說,外族滿人統治中國,為害比西方帝國主義者還大。這些人中最出名者,乃四川學生鄒容。鄒於一九○三年(時年十八)寫了一本小書《革命軍》,痛斥漢人的奴性,主張消滅滿人以拯救中國。一九○三年,與鄒容過從甚密的章太炎,寫了封公開信給康有為,嘲笑他繼續支持滿清皇帝,說光緒帝是「載湉小丑,不辨菽麥」。他還譏笑康有為擔心中國革命會帶來可怕的殺戮、獨裁、外族入侵。他說:「血流成河,死人如麻,為立憲所無可倖免者」。國學大師章太炎,曾因侮辱皇上入獄三年。章太炎表示,為報種族之仇而動用暴力,就和為得到人權而革命一樣順天應人,在道德上完全站得住腳:「有效巨憝麥堅尼(美國總統McKinley)之術,假為援手,藉以開疆者,著之法律,有誅無赦」。章太炎擔任《民報》主筆,與梁啟超的《新民叢報》論戰批駁,章太炎主張「以國粹激勵種性」,「以宗教發起熱情」,後來章太炎因籌款和領導權等因素和孫中山決裂,他加入了陶成章等人所創立的光復會。因不服從孫中山領導,到了一九一○年,章太炎、陶成章與同盟會正式分裂,在東京成立光復會總部。革命派團體倡言各種社會主義主張,雖未能清楚說明社會主義的深刻意涵,但仍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孫中山的《民報》強調中國應立即進行西方式革命,刻不容緩,它的讀者群開始廣於梁啟超所辦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