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討厭中國 文章列表
#
討厭中國
約 1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進黨可以討厭中國,但不該拒絕中國市場
在一個世界巨變的時代中,更可以凸顯國家執政者的遠見與智慧,尤其臺灣長期夾在美中兩大強權的推擠中,執政者更需要有超乎其他國家領袖的能力,才能在這種詭譎的政治環境中安身立命,但是我們看到國內的政治局勢,卻不禁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民進黨過去幾次是靠「反中」才保有執政的權力,而現在「反美」卻是一股國際的潮流,如果民進黨還是堅持一貫的支持美國立場,在可預見的國際兩大強權對抗中,對於臺灣的未來發展恐怕是弊大於利的。
李坤隆
2025-05-13 05: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台獨勿假扮中華民國綁架台灣
「台獨」外交部譴責習近平:「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次世界大戰後,重組國際秩序一部份的說法,是北京企圖消滅我國主權,並強調: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兩者互不隸屬。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譴責,其實是:台獨假扮中華民國來綁架台灣的政治話術。
孫榮富
2025-05-13 05: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劉性仁觀點:G7外長聲明是反中還是挺台?
看樣子,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敵人還真不少,七大工業國組織(G7)是一個由世界七大已開發國家經濟體組成的政府間政治論壇,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G7這七個國家並非基於國際條約設立,也沒有常設秘書處或辦公室,主席國每年由成員國輪流擔任,透過定期會晤和磋商,討論和協調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經濟和政治問題。
劉性仁
2025-03-17 07: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徐勉生觀點:美國是否棄台誰說了算?
旅美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鄧聿文日前在《德國之聲》發表大作「川普不會出賣台灣」的七個理由,並一一加以說明。此文刊出後,引起正反兩面的回應。
徐勉生
2025-03-11 07:0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鄧聿文觀點:「川普不會出賣台灣」的七個理由
在川普眼中,只要他認為對美國有利的事情,他就會堅持去做,在這一意義上,說他是個唯利是圖之人,也可以。但不能從他如此對待烏克蘭,就推導出他必然會如此對待台灣。因為即便從利益來講,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要遠大於烏克蘭對美國的戰略價值。
德國之聲
2025-03-04 06:40
評論
政治
專欄
許詠翔觀點:「側翼」才是中國統戰的最好幫手
最近某位台獨新金主被抓包曾養中國小三,反對他的人發展出一套陰謀論,認為這位大富翁是被中國控制,才金援獨派在台灣製造事端,縮短統一時間表,嗯,是的,台灣有一小撮人認為獨派發展蓬勃,會給中國武統台灣藉口。
許詠翔
2025-03-02 06:20
新聞
政治
「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只是口號」 矢板明夫曝這件事透露台日軍方零互動
前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創辦「印太戰略智庫」(IPST),將每月發布台海情勢報告。對於現今台日之間軍方的關係,矢板明夫表示,台灣的國防部是全世界最神秘的國防部,他以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時中共軍演為例,直言台日軍方之間並無溝通渠道。
張曜麟
2024-10-15 21:22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中華民國」爭霸戰─中華民國是台灣 Vs. 台灣在民主中國?
當民進黨的國家論述,從最初的台灣獨立,歷經多次擺盪式的修正,直到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定調為「中華民國是台灣」,甚或在國慶晚會中,一番「中華民國可能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的「祖國論」,等同默認台灣政權源自於中國的歷史事實,儼然將過去「中華民國在台灣」,進一步大幅修正使兩者合而為一,企求獲得國人的最大認同,藉以擴張支持者的基本盤,政治戰略上可謂之成功。
江欣彥
2024-10-09 06:00
新聞
政治
調查
中國「心抓很橫」!賴清德國慶談話不管怎麼說 國安單位評估解放軍軍演伺候
總統賴清德於10月5日國慶晚會上指,中華民國將過113歲生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75歲,「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賴清德的「祖國說」引發議論,接下來,其國慶演說更是注目焦點。先前我國安體系評估過,2個演說因會定調台灣施政方針,將是中國會大大施壓力的標的,一為520總統就職演說,另一個就是即將上場的雙十國慶講話。
楊舒媚
2024-10-07 11:00
風生活
兩岸
財經
即時
日本
「就是不相信中國品質」電動車大廠在日本碰壁了!僅賣出千輛「對手銷量破1.7萬輛」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近年在自家市場快速成長,並積極向全球加速擴張,然而,由於補貼減少加上保護主義盛行,在日本市場隨即碰壁,今(2024)年上半年在日本的銷量僅1084輛,而為了贏得日本消費者的青睞,比亞迪致力在日本增設充電站,加強行銷和客戶激勵措施,希望刺激當地的買氣。
王宇薇
2024-09-06 15:47
評論
國內
財經
藝文
專欄
許詠翔觀點:黑悟空、繁花、Tom Boy,台灣娛樂業為何總是逆轉敗
號稱中國首款3A(高成本、高規模、高品質)的遊戲《黑神話:悟空》發行後,引發了台灣吹中派和厭中派的嘴砲戰。
許詠翔
2024-09-01 06:2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尹麗喬專欄:川普回歸?台灣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將由民主黨的拜登和共和黨的川普再度對決。根據最近的美國全國民調平均,拜登及川普的支持度難分高下。不過,根據剛出爐的紐約時報民調,在六個搖擺州中的五個州,川普的民調於密西根、亞利桑那、內華達、喬治亞、賓夕法尼亞領先;拜登僅在威斯康辛領先。川普當選的機率不低。不少國家,現都在為川普當選的可能進行沙盤推演,預作準備。舉例而言,近年來支持臺灣的立陶宛,因為擔憂川普執政會對俄國較為親近並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川普曾發表過幾次對普丁的友善言論--開始大規模的擴軍。
尹麗喬
2024-05-27 07:1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兩岸
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和戰兩手」—台灣面對中國的不對稱戰略
從古至今,極少國家單純因弱小而滅亡,卻有不少國家因愚眛而衰敗。以史為鏡來看國際政治,國與國之間的「和」與「戰」一體兩面,箇中拿捏尤其不易。
尹麗喬
2024-04-01 1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國內
CNN前北京分社長齊邁可:中國驅逐外媒、阻止西方報導帶來「不幸」後果
如今,缺乏記者向世界傳達中國的豐富性、複雜性和人性。齊邁可認為這是非常「不幸」的。
蔡娪嫣
2024-03-20 21:15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中國的「台灣惡夢」成真:三黨候選人都不願親中,習近平該怪誰?
2024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在即,無論是哪一位候選人勝出,《華爾街日報》認為北京都該面對台灣的「新政治現實」—台灣的政治風向已徹底轉為「疏遠中國」—無論是民進黨、民眾黨、還是國民黨,都是如此。對於《華爾街日報》的洞見,美國海軍戰院教授霍姆斯(JamesHolmes)分析,當「和統台灣」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北京最該怪罪的人,正是自己。
李忠謙
2024-01-03 16:0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專欄
李忠謙專欄:習近平沒有武統時間表又怎樣?
雖然以巴衝突繼俄烏戰爭之後,佔據了國際媒體的焦點,但沒有人會否認,美中關係仍是左右全球格局與地緣政治的最關鍵因素。就算是現在的烏克蘭與加薩戰場,兩大強國在背後運作的斧鑿痕跡也斑斑可見,更不要說日益升高的美中科技戰、川普下台後仍持續的美中貿易戰、乃至《經濟學人》筆下「全球最危險之處」的台海情勢,在在都與美中情勢密切相關。這也是為什麼時隔一年的二度拜習會,如此受到全球矚目。
李忠謙
2023-11-21 06:20
新聞
國際
國內
泉裕泰將離任》證實日本駐台代表繼任人選 盼台灣人更團結守護自由民主
即將離任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1日表示,台灣被世界看到令人無比高興,強調台灣人在面對充滿危機的時代,絕不可分裂,要更團結展現守住自由民主的強烈意識。他也宣布,日本駐秘魯大使片山和之將接任駐台代表,「相信他一定會盡全力當日台橋樑」。
簡恒宇
2023-11-01 21:48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民主與專制的選擇?賴清德的亡國感為何無塑造?
6月18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出席台北「信賴之友會」時表示,2024選舉就是「民主陣營站在一起,還是倒向共產陣營」的選擇,賴清德強調只要大家團結一致,民主自由最終將能勝出。賴清德這段話原意是:投給侯友宜、柯文哲就是倒向共產主義、親向中國共產黨;投給賴清德即是站在自由民主的陣營,與自由世界站在一起。
葉承瑄
2023-07-02 06:00
評論
政治
專欄
許詠翔觀點:身陷疑美論火葬場卻沒人敢說 侯友宜變民調小三還被酸「個人問題」
日前《美麗島電子報》公布最新總統民調,賴清德或35.8%微幅上升,柯文哲大漲4個百分點來到達25.9%,而代表國民黨參選的侯友宜支持度則跌破2成,距離他去年在新北市長選戰,以24.9個百分點的超級巨大差距痛宰民進黨對手也不過半年時間。
許詠翔
2023-06-04 06: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與強國等距?還是和戰兩手?
〈小國大戰略〉系列上篇,筆者試析什麼是大戰略(grandstrategy),認為大戰略有三個要素:a)宏觀的指導原則;b)對國際總體現勢的觀察和預測;c)國家主次目標。同時,大戰略不是大國的專利。和大國相比,小國資源更有限,目標取捨更為重要。此外,就國際情勢而言,小國較大國更受制約,對國際政情的精準研判更為重要。又相較於大國,小國對國際變局極為敏感,更需要宏觀指導原則帶來的戰略定力。小國也需要大戰略。
尹麗喬
2023-03-30 07:1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