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群體 文章列表
#
群體
約 15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即時
「誰」比藝人更會閃兵?他揭1群體查下去「恐怕好幾千人」:監獄都不夠用
隨著演藝圈爆出多位男星涉嫌閃避兵役,社會譁然,但前立委郭正亮直言,這根本只是冰山一角,他在節目《大新聞大爆卦》中表示,若真的深入調查,恐怕還有大量「富裕家庭子弟」、「高學歷族群」、甚至「主張抗中保台卻沒服役」的人都在其中,「這個普遍的程度,會超出所有人想像!」查下去會有多少人涉案?郭正亮怎麼說?郭正亮爆料,若國防部真的認真清查,涉及人數可能高達數千人,他還語......
周育信
2025-05-16 17:22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許詠翔觀點:韓國啦啦隊正妹意外引發「反反胖」
職棒的啦啦隊引進「韓援」從增加新賣點,到現在逐漸變成球團間的「軍備競賽」,最早引進「韓援」的樂天桃猿隊,在去年李多慧被味全龍挖走後沒有任何補強動作,在啦啦隊方面逐漸失去「職棒第一號天團」的聲量和地位,今年不得不再度擁抱「韓援」,而且一下就引進三人──廉世彬、禹洙漢以及河智媛。
許詠翔
2025-03-16 06:2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理財
華爾街日報》超級億萬富豪群體崛起,這24人坐擁3.3兆美元財富
1987年,《富比世》(Forbes)發布了首份億萬富豪榜,上榜的140人財富總計29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兆6778億)。當時,全球首富是日本房地產大亨堤義明(YoshiakiTsutsumi),身家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560億)。
Katherine Clark
2025-02-27 12:29
新聞
國際
157頭偽虎鯨擱淺澳洲海岸!近三分之一已斷氣,專家在偏遠大島試圖創造奇蹟
澳洲南部大島塔斯馬尼亞(Tasmania)傳出大規模擱淺,根據當地居民通報,該島一處偏遠海灘上,發現多達157隻偽虎鯨(Falsekillerwhales)受困沙灘,州政府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隨即派遣專家抵達現場,目前確認超過60頭偽虎鯨已經死亡,持續搶救其餘尚存一息的鯨魚。據了解,這是塔斯馬尼亞過去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發生偽虎鯨擱淺。
李靖棠
2025-02-19 15:52
地方新聞
高雄
台東
關懷弱勢群體!高雄煉油廠婦女會愛心參訪 台東縣自閉症協會
台灣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長楊進國與高雄煉油廠婦女會蔡秀美主委於今(21)日率領婦女會成員蒞臨社團法人臺東縣自閉症協進會進行愛心參訪,展現企業與社會團體關懷弱勢群體的責任與使命。高雄煉油廠與婦女會慷慨捐贈了善款及多樣民生物資,為協進會的服務提供了實質的支持也進一步助力協進會推動服務對象的生活與教育提升。
徐炳文
2024-12-21 17:52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屏東
47年前犯少女姦殺案,屏東男「遇大赦只關10年」!出獄後每天放佛經卻再對鄰居下手
1977年2月23日,屏東發生一起震驚全台的少女命案,最終警方透過1條「紅巾」成功破案。然而,兇手黃崑亮服刑10年後因減刑提前出獄,改名為黃光亮,並以出家人的身份掩飾過往,沒想到這名年過70歲的慣犯卻再度犯案,性侵有智能障礙的女子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黃卓霖
2024-12-18 12:46
評論
國際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商業
經濟
黃一展觀點:氣候與人權─淨零碳排路徑對最弱勢群體的影響和機會
氣候變遷已成為21世紀最迫切的全球性挑戰之一,並且它對人權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當我們討論淨零碳排放的路徑時,也必須理解氣候變遷,是如何影響那些最脆弱的群體,這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而是一個與生存權、健康權和發展權緊密相連的社會正義問題。所謂最弱勢的群體,無論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村人口、原住民社區,還是那些依賴自然資源維生的人們,按照聯合國秘書長的話來說,他們正處於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的交匯點,去理解這一過程中如何保障弱勢的權利,對於推動公正的氣候行動至關重要。
黃一展
2024-12-03 05:45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鄭宗記觀點:AI時代的人民幸福感
近年每當主計總處發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或受僱員工薪資統計,總在媒體、輿論或網路上引發物價上漲、實質薪資倒退、所得分配不均及貧富差距惡化等討論;各國實證研究皆顯示所得與人民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不禁回想起民國一零一年馬英九總統的第二個任期時,主計總處曾依循OECD「美好生活指數(YourBetterLifeIndex)」架構,著手建立、並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其內容包括居住、就業、教育、健康、環境及工作、生活平衡等面向;以別於國民生產毛額等經濟硬指標來衡量國民福祉的侷限性。
鄭宗記
2024-08-29 06:50
風生活
理財
商業
世界
新時代理念讓股價飆漲到公司收入的30倍!投機者群體湧入牛市,幻想擺脫貧窮成為暴發戶
1920年代股市的主要特徵,並不是人們對於投機創新的狂熱追求,而是用債務堆疊投資、提升收益的作法。有了保證金貸款,投機者就有錢「買AOT」(買任何一件東西AnyOldThing)了。喜劇演員格魯喬.馬克思就以個人名義借了超過25萬美元玩股票,他也在回憶錄中寫道,在牛市時期你不必聘請金融顧問來為你挑股票:「你可以閉上眼睛,手指往大板子上任何一處指去,你買的股票就會開始上漲。」
今周刊
2024-02-13 14: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居住正義—關於社會住宅問題的改革建議
以台北市為例,目前社會住宅審核規定而言,申請人需低於公告受理申請當年度該縣市百分之50分位點家庭之平均所得,在台北市為158萬。且家庭所得總額平均分配全家人口,平均每人每月不超過該縣市最低生活費標準之3.5倍,在台北市為59518萬元。且於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均無自有住宅。依據以上兩個例子觀之,似乎標準並不是太高,許多私校兼任助理教授的月薪方面也都符合這個標準。
范羽萱
2023-12-15 05:3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團體客車廂「大唱卡拉OK」荒謬影片曝!台鐵新自強→遊覽車 乘客傻眼:群體鯛民水準
臉書粉專「台灣便當管理局-附屬鐵路部」今(8)日發出一段網友投稿的影片,竟有民眾在搭乘台鐵時,將車廂當成遊覽車,在身上背起行動KTV直接開唱,讓其他乘客當場傻眼。對此,台鐵局回應表示昨(7)日在161次列車的10車中,的確有團體旅客使用麥克風之情形,但在列車長勸導後,就沒有再發現旅客使用麥克風。
李東陞
2023-09-08 16:37
評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追劇《知否?知否?》─可憐父母愛之適足以害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簡稱《知否?知否?》)是網路播放量超過百億,網評「值得N刷」第一名的古裝連續劇。[1]看似以北宋官宦人家的內宅爭鬥為主軸,其實所有爭鬥的核心,都是父母為子女的謀劃。因此,該劇反覆出現的重要臺詞,就是「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諄筆群
2023-07-31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不可抗力:2021年後消失的「驕傲月」,中國性少數群體面臨何種困境
世界各地都在舉辦「驕傲月」(Pridemonth)的慶祝活動之際,中國卻沒有任何重大的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活動。
BBC News 中文
2023-06-28 20:00
風生活
心理
工作總是背黑鍋、覺得被針對?竟和你的童年有關!心理師解析「4種反應模式」來自兒時創傷
「他是在說我嗎?我做錯什麼了?為什麼我走到哪都會被人針對?」、「怎麼辦,又黑掉了,真想離職…」這是你的心聲嗎?
愛心理
2023-06-23 12: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MeToo風暴衝擊台灣,民進黨與華人異見群體首當其衝
4月下旬,一部關於台灣政治的Netflix虛構劇集在島內走紅,故事線涉及對執政黨造成劇震的性侵指控。僅過月餘,劇中情節便已照進現實,有可能讓美國賴以對中國持續施壓的政治力量受到殃及。
Joyu Wang
2023-06-09 10:00
風生活
國內
健康
疫情何時才會結束?大家都確診過,就會有群體免疫嗎?專家解析真實門檻
群體免疫是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行之有年的概念;英國防疫領導人在COVID-19初期提到群體免疫,卻受到各界普遍批判。隨著疫情發展,有關群體免疫的爭議不斷,有人寄望為終結這場世紀瘟疫的解方,也有人抱持悲觀態度。究竟群體免疫是什麼,讓我們借用COVID-19疫情,探索此一概念有何意義。
時報出版
2023-05-31 20:38
風生活
還沒達到疫情解封條件!公衛專家曝台灣最新數據:群體免疫保護力竟不到六成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群體免疫力維持在55%,若逐步解封,使自然感染康復產生的保護力增加,加上脆弱族群打雙價疫苗,當群體免疫達70%時,即可降級。
中央社
2023-02-08 23:24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解封剛好碰上春運,中國疫情進入黑暗期?美公共衛生專家:加快群體免疫,有助於脫離疫情高峰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適逢中國放寬防疫措施後,感染人數激增,讓春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在了解Omicron及其許多亞種具有非常強的具有免疫逃脫的特性後,科學家知道,想要降低疫情高峰的唯一辦法,就是讓足夠的人口去感染,因此中國春運有大量人口流動反而可以加快達到群體免疫的程度,對脫離疫情高峰有幫助,但地方政府也要準備好充足的醫療能量,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去保護老弱族群。
美國之音
2023-01-21 01:00
風生活
今日新增31078例確診、45例死亡!新變異株XBB1.5「2能力比之前更強」,醫師揭6大關鍵症狀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佈有本土確診31078例,境外移入436例,總共31514例確診(包含45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6196例,臺中市4143例,臺北市3576例,高雄市3371例,桃園市3366例,臺南市2594例,彰化縣1355例,新竹縣1023例,新竹市864例,苗栗縣669例,屏東縣654例,雲林縣573例,嘉義縣465例,基隆市453例,南投縣437例,宜蘭縣427例,嘉義市278例,花蓮縣244例,臺東縣174例,金門縣139例,澎湖縣70例,連江縣7例。
阮永綺
2023-01-05 22:04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政黨認同藍超越綠─從三項指標看民進黨現況
「台灣民意基金會」19日公布的政黨認同民調,國民黨時隔兩年半超越民進黨,以31.6%小勝綠營30.5%。一場大選,前後20%差距黃金交叉,這樣大規模的政治態度變化,筆者認為有三項政治心理學的指標性意義可供觀察。
須予謙
2022-12-27 13:3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