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廿大後,密集展開「元首外交」,最近的目標是中東地區。本(12)月7日至10日,習近平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是訪問,除會晤沙國國王沙爾曼(KingSalman)、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binSalman)外,並出席在首都利雅德舉行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及「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習近平重視與沙國的關係,此行特別在沙國媒體《利雅德報》發表署名文章,提及中沙建交以來雙邊關係蓬勃發展和過去10年的合作。習強調雙方「尊重彼此歷史和文化傳統,支持彼此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開展緊密戰略協作。」因此,習在訪問沙國時與該國元首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兩國關係上升了一個台階。在經濟上,中共是沙烏地阿拉伯的最大貿易夥伴,而沙國則是中國大陸最大的石油供應來源。過去20年,中共對沙國的投資高達1065億美元。兩國貿易額則從1990年建交時的4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870多億美元。沙國為了減少本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提出了「2030願景」的計劃,希望爭取中方的支持;另外,由於沙國具有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戰略地位,習近平則希望他所倡議的「一帶一路」,能與「2030願景」對接,即在「一帶一路」的項目下,雙方進一步合作。例如,中共歡迎沙國相關機構加入「一帶一路」能源和投資夥伴關係,加強沙國作為中企生產和出口能源產品的區域核心地位,對地區國家及歐洲、非洲能源產品消費國的能源項目,進行共同投資。據報導,由於習近平這次的出訪,中沙兩國公司簽訂了包括綠能、資訊科技、雲端服務、交通運輸、建設和其他領域等34項投資協議,總值近300億美元。與此同時,習近平也透過2場峰會,與波斯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簽署了數十項涉及能源、安全和投資的協議和諒解備忘錄。此外,為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習近平此行告訴波斯灣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中共將努力推動以人民幣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實際上,中沙對此議題談判已久,但沙國內部有不同的聲音,反對者擔心北京對人民幣管控甚嚴,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也缺乏信心,如以人民幣結算油價,會給沙國帶來風險。但無論如何,習近平這次中東之行,已把人民幣國際化的議題再度推上檯面,直接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地位。沙烏地官員指出,區域安全將排在與習近平會談討論的議程上,其中不免觸及美中沙的三邊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