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石油美元協議」已到期,沙烏地不願跟美國續簽?

美元。(美聯社)

查核結果:錯誤

一分鐘完讀:

近期中英文媒體流傳一則消息,稱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簽署的「石油美元協議」已經到期,且沙烏地無意續簽,意味著美元的霸權地位將再次受到挑戰。

針對這則消息,網路上可查到有權威經濟學家撰文表示,美沙之間並不存在「正式」的石油美元協議。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查詢美國政府責任署網頁檔案後發現,在1979年3月的一份「美沙經濟合作聯合委員會」的報告中,並沒有提及雙方簽訂任何正式的石油美元協議。責任署回覆查詢電郵時也強調: 「我們沒有美國和沙烏地在石油貿易中使用石油美元的其他文件」。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通過資料查證後發現,沙烏地的石油輸出仍以美元計價爲主,目前沒有如部分傳言所稱,部分交易已經開始使用非美元的其它貨幣。

深度分析:

中文網路近日流傳一則消息,指沙烏地阿拉伯終止「美元石油貿易協議」。內容稱,這紙協議最初簽署於1974年6月8日,規定所有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交易皆以美元定價,並將剩餘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而美國也以提供軍事保護作爲交換,該協議於今年6月9日到期。

相關消息在微博上不僅被「大V」博主如管清友軍機不可泄漏評點一哥等轉傳,中國新聞媒體如新華財經微天下參考消息也都轉發同樣說法。至於臺灣媒體,也在同一時間發佈相關報導。自由時報中時新聞網中天電視華視新聞皆引述相關說法,其中,中時、中天、華視都着重強調協議不續簽將對美元強勢地位帶來的影響。

多個微博博主及媒體社媒賬號發文稱石油美元協議已到期,"沙特決定不續簽"。(新浪微博截圖)
多個微博博主及媒體社媒賬號發文稱石油美元協議已到期,「沙烏地決定不續簽」。(新浪微博截圖)
臺灣媒體跟進報道"石油美元協議的失效"(自由時報、中時新聞官網及YouTube截圖)

臺灣媒體跟進報導「石油美元協議的失效」。(自由時報、中時新聞官網及YouTube截圖)

但也有少數報導或評論質疑這則傳問,例如中國的參考消息特別引述專家說法,指出所謂的石油美元協議爲虛構傳言。臺灣的自由時報也表示,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這項協議真的存在。

始於英文世界的傳言

通過Google搜尋,確認相關傳聞和媒體報導起於今年6月中,最初多是英文網絡媒體報導。例如保加利亞的加密貨幣新聞媒體CryptoDnes在6月13日的報導,當中特別強調沙烏地不續簽意味著使用其他貨幣交易石油的機會即將到來,其中包含比特幣。《今日印度》(India Today)則於6月14日發佈內容相似的新聞

X賬號金磚新聞(BRICS News)也在13日轉發相關消息,強調未來沙烏地將以多種貨幣出售石油,包括人民幣、歐元、日圓和美元,而不再僅限於使用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報導對於協議存續的時間有「50年」和「80年」兩個版本,但如果按傳言稱,協議自1974年簽訂,80年期滿要到2054年,是個明顯錯誤。但中文世界仍有人直接轉發80年的說法,例如討論加密貨幣的社媒平臺幣安廣場

流傳於英文世界的"石油美元協議失效"傳言(X、今日印度官網、幣安廣場截圖)
流傳於英文世界的"石油美元協議失效"傳言(X、今日印度官網、幣安廣場截圖)

石油美元是什麼?

華盛頓喬治城大學的國際經濟學學者Ibrahim M. Oweiss曾撰文解釋石油美元的定義,他指出,石油美元簡單來說就是以美元計價的石油收入。 (相關報導: 金磚國家企圖「去美元化」,依舊無法動搖美元地位!最新報告:全球貨幣交易九成仍仰賴美元 更多文章

由於石油美元以美元計價,因此購買力取決於美國的通膨率和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兌換率。因此,只要美元本身受經濟影響,石油美元也會受到同樣程度的影響。可以說,美元與石油美元之間具有顯著明確的經濟、政治及其他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