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到底存不存在,讓美元與原油緊密掛鉤的「石油美元協議」,近來成為熱門話題,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1)日表示,依他過去50年在金融界的觀察,協議存在,且有50年期限,兩者應屬肯定,至於50年期滿是否展期,觀察未來石油報價有無其他貨幣即可了解。
陳冲今日發表最新文章,題目為「恰逢尼克森逝世卅周年 談保密五十年的文件」,文件指石油美元協議,以下為全文內容:
什麼文件要保密五十年?到頭來居然說是黃粱一夢?這不是某人的論文,這是關乎全球縱橫捭闔的精彩戲碼,更是維護美國半世紀國運不衰的神奇籌碼。
上週國際媒體,先是風傳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間的石油美元協議屆期未能展期,接著又說所傳不實,最新消息則是根本沒此協議,更妙的是八九天下來,協議雙方居然都不置一詞。這中間至少有三件事可以討論:其一,1974年美沙有無簽署石油美元協議?其二,該協議是否有五十年期限?如是,其三,期滿是否展期?依我過去五十年在金融界的觀察,前兩者答案應屬肯定,事屬敏感,如秘而不宣,也不奇怪(2016年時,曾任美國助理財政部長Parsky向Bloomberg透露,沙王費瑟要求絕對機密處理),真相容再旁敲側擊一番。
一切要從美國「最偉大」的總統尼克森說起。台灣同胞對尼克森可能沒啥好感,但不能否認他與台灣淵源頗深:曾在副總統任內兩度來華訪問,穩定韓戰後局勢,離職後多次造訪台北,也賣了不少可樂。在國際金融經貿領域,尼克森有不少大手筆,從美國利益看,更是「務實的工作者」,居功厥偉,其後歷任總統均蒙其澤,最知名的事蹟當推震驚全球的Nixon shock。
二次戰後1944年的布列登森林協議,確立美元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吾人常說美國有印鈔的特權,其實特權來自協議中美國願接受35美元兌一盎司黃金的承諾,史稱exorbitant privilege(昂貴的特權)。以事後諸葛亮再參考近來金價,即知這是不可承受之重。1971年,美國佔世界經濟產出已降至27%,持有黃金也由七成降為48%,不少國家擬議提出兌換黃金的請求,8/15尼克森斷然單方宣布停止黃金兌換,此舉不僅得罪西方盟友,而且失信全球,然而美元霸主地位已固,從此印鈔票不必以黃金為代價(便宜的特權),而兩年後因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War)力挺以色列,冒犯阿拉伯世界,引發石油危機,加上本身財政問題,美國當然要思考險中求變。1972年開始尼克森改變對華政策,全力制俄,訪問無邦交的北京,結交新新盟友,成為必要的選擇,但也間接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相關報導: 綠不分區落選人紛紛進駐國營事業 賴清德子弟兵擔任華航、台糖、台肥董事 | 更多文章 )
1974/7正值美國遭逢財政能源雙重危機,國內通膨嚴重,當時財長Simon及助理部長Parsky銜命赴中東,修補與產油國關係,據Parsky事後透露,行前尼克森嚴肅指示,no coming back empty-handed,結果華爾街出身的Simon在四天旅程中,成功說服沙烏地王室:沙國原油均以美元報價,美國購買石油並提供軍事援助及裝備確保沙國安全,沙國則同意以油款美元回購美國公債,穩定美國債券市場。對美國而言,不但確保石油來源,而美元與原油緊密掛鉤,鞏固國際準備貨幣地位,美國國債也因完銷價格安定;至於沙國在伊朗/以色列環繞下的不安全感因此消弭,石油銷售價款也獲妥細安排,賓主自然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