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國社會 文章列表
#
美國社會
約 3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遭馬斯克政府效率部查出4成電話都是詐騙 美國社會安全局新安全系統兩周就上線
美國社會安全局(SocialSecurityAdministration,SSA)近日宣布已正式啟用新型防詐工具,以保護透過電話申請福利的民眾。此舉是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Musk)警告詐騙集團正大規模鎖定該機構的電話客服系統,企圖竊取民眾福利金後所採取的積極應對措施。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4-15 11:41
新聞
國際
美國年輕世代為何變開心?《經濟學人》:憂鬱症狀與自殺率雙降,專家設法找原因
美國年輕人的憂鬱症狀在前幾年曾達到高峰,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在這幾年似乎出現了一絲曙光。最新調查顯示,憂鬱指數和自殺率都在下降。《經濟學人》12日指出,雖然美國年輕人更快樂的原因仍充滿謎團,但這個趨勢無疑是個好消息—許多年輕人或許在重拾樂觀心態。
吳辰君
2025-03-13 13:00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國際熱議》「我想把『哈佛』從履歷中刪除!」美國社會掀起反常春藤風潮,名校鍍金歲月不再?
美國下屆副總統范斯(JDVance)和億萬富翁比爾·阿克曼(BillAckman),都畢業於長春藤名校,但對長春藤批評都不遺餘力,最近這股反常春藤情緒開始逐漸漫延開來。
金牛幫幫忙
2024-12-17 12: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風評
經濟
風評:川普的完勝,美國的怒火
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川普(DonaldTrump)率領的共和黨完勝,取得「完全執政」,「紅潮」席捲全美,連民主黨占有優勢的「藍牆」(bluewall)都被一夕擊垮。如此結局,實與選前美國各方民調大相徑庭,原先被認為的膠著緊咬的選情,實情卻是川普早已脫穎而出。
主筆室
2024-11-08 07:20
新聞
國際
富二代弒親血案》美國社會已百無禁忌,梅內德斯兄弟出獄可望大發橫財
35年前轟動全美的富二代弒親親血案主角,梅內德斯兄弟是否能夠順利假釋出獄,成為全美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美國媒體已高度臆測,梅內德斯兄弟已成功獲得好萊塢名人支持,一旦成功假釋出獄,將能夠從訪談、紀錄片、影集、書籍,網路訂閱服務獲利數百萬美元。
王秋燕
2024-10-29 10:1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川普再遭刺殺未遂─美國社會極端化,大選能否落幕?
當地時間9月15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再遭刺殺未遂,事件發生在位於佛羅里達西棕櫚灘的川普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嫌犯瑞恩·韋斯利·勞斯(RyanWesleyRouth)是個政治極端人士,他曾支持川普,但近年對川普在烏克蘭政策等議題上的立場感到失望轉而支持拜登和賀錦麗,甚至在去年自行出版的書中呼籲伊朗暗殺川普。
馬瑞
2024-09-20 05: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重磅專訪
VIP
大國博弈
專訪》經濟不平等造成社會分裂與人民憤怒 關中:美國大選輸贏還有得看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DonaldTrump)對壘賀錦麗(KamalaHarris)首場電視辯論會,於美東時間10日晚間(台灣時間11日上午)登場。CNN民調顯示,會後賀錦麗支持度大勝川普。不過,長期觀察美國政治的考試院前院長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提醒,美國今天社會嚴重分裂,經濟不平等造成政治不平等,大選變數還很多,誰輸誰贏還有得看。
張鈞凱
2024-09-14 08:0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科技
重磅專訪
經濟
大國博弈
專訪》在紐約生活了50年的他 花俊雄:美國社會撕裂,內戰一觸即發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會將在美東時間6月27日晚間9時登場(台灣時間6月28日上午9時)舉行,將牽動美國政治走向,備受外界矚目。美國社會內部又是如何看待這場選舉,以及高層政治對美國民眾的影響?在紐約住了超過半個世紀,近來已出版《哈德遜河文集》6冊的台灣時政觀察家花俊雄接受《風傳媒》專訪,表示台灣人對美國寄予太高的希望,現在美國會不會打一場內戰,已成為熱點話題。
張鈞凱
2024-06-27 08:30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普的判決突顯美國社會的深層分裂
川普因在2016年總統選舉前封口費醜聞而偽造商業記錄的34項罪名被定罪,這是前所未有的,代表了「無人能淩駕於法律之上」的原則,這也是美國民主的基石。但是這一判決的政治和社會影響遠遠超出了法律領域,此次定罪引起了不同的反應,反映了當代美國政治的兩極分化。
張瑞雄
2024-06-05 07:0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經濟越低迷,人類越偏激?「零和思維」如何讓政治更加分裂對立
在賽局理論中,如果所有參與者最後將各有所獲,我們一般會將其稱為「非零和賽局」;如果所有參與者的最終利害疊加只會是零或者某個常數(比較簡單的理解,就是有人得就必定有人失,不存在「把餅做大、雨露均霑」的空間),這就屬於「零和賽局」。「非零和賽局」因為大家都有可能獲得利益,所以在競爭過程中才擁有真正的合作空間;但「零和賽局」只能是「你死我活」、「利益衝突」,只能是「將自己的快樂(利益)建築在別人的痛苦(損失)」上,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合作空間。
李忠謙
2023-09-26 06:10
新聞
國際
彩虹旗隨LGBTQI+認知提升而不斷更新 美國社會卻在這議題陷入分歧
為紀念1969年6月美國紐約石牆酒吧事件,揭開同志族群反抗政府壓迫的序幕,現今此月份已成為LGBT族群慶祝的「驕傲月」,而六色彩虹旗是最常見的象徵物。英國《經濟學人》21日指出,隨著被認知的性少數族群增加,彩虹旗也一再更新,展現團結包容,但受到政治影響,社會對此議題變得更分裂。
簡恒宇
2023-06-22 14:0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何清漣專文:歐巴馬留下的是一個嚴重分裂的美國社會
左派的社會基礎已經養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美國左派終於等來了集所有的「政治正確」於一身的歐巴馬(BarackObama),並將他成功地送進了白宮,從而完成了美國左派對本國的顏色革命。
何清漣
2022-07-14 13:50
評論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6位亞裔女性魂斷白人槍手,敲響美國社會種族仇恨警鐘
2020年2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一份準則,呼籲各國政府與媒體不要將新冠肺炎與地理位置或種族掛鉤,不要使用「武漢病毒」(WuhanVirus)、「中國病毒」(ChineseVirus)、「亞洲病毒」(AsianVirus)等字眼,避免對華人、亞裔造成社會污名(socialstigma)。
閻紀宇
2021-03-23 14:1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拜登任內所要面對的美國社會分裂
今年11月全世界的目光無疑都放在了攸關全球政經局勢未來四年走向的美國總統大選身上,而開票後在歷經宛如好萊塢劇情般的大逆轉後,最終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了此次總統大選,成為了未來四年白宮的新主人。
東方玖
2020-11-27 05:40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國社會對中國態度已經改變!拜登處理中港問題「須考慮強烈負面民情」
香港去年因修例風波爆發示威潮,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多次發聲批評中國的處理手法,令他得到許多香港示威者支持。拜登(JoeBiden)勝出選舉,引起當地關注美國政府對中國和香港的政策會否出現改變,甚至摒棄川普的強硬政策。
BBC News 中文
2020-11-10 19:00
新聞
國際
回顧佛洛伊德悲劇一生》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 這位溫柔巨人之死能改變美國社會嗎?
終年46歲的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在家鄉休士頓下葬。他上月在被捕時窒息身亡,記錄拘捕過程的影片震撼全球,引發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
BBC News 中文
2020-06-10 19:30
新聞
國際
「我不迴避生命中最黑暗的部分」史丹福性侵案受害者的創傷與勇氣,張曉夏要美國社會「知道我的名字」
2015年1月的一天晚上,在美國加利弗尼亞州史丹福大學聯誼會派對外,愛蜜莉·多伊(EmilyDoe)遭到布魯克·透納(BrockTurner)性侵。被人發現時,她昏迷不醒,衣衫不整,躺在一個垃圾箱旁。
BBC News 中文
2019-09-26 12:30
新聞
國際
英國小王子的課表意外掀起熱潮!喬治王子從事的運動遭電視主持人譏諷,引爆美國社會撻伐
英國喬治王子的新學期課表意外引發「男孩也跳舞」(#BoysDanceToo)熱潮,原來美國廣播公司(ABC)早安美國(GoodMorningAmerica)主持人史賓賽(LaraSpencer)在節目中出言譏笑喬治王子學習芭蕾舞,雖然史賓賽稱發言「不夠敏感」為自己的言論道歉,然而網路上話題標籤#BoysDanceToo已掀起浪潮。美國時間27日超過300名大多是男性的芭蕾舞者,聚集在美國廣播公司位於時代廣場的攝影棚外,大跳芭蕾以示對喬治王子的支持,也希望藉此扭轉芭蕾舞的性別刻板印象。
潘郡瑤
2019-08-28 17:54
風影音
國際
槍擊案迭起撕裂美國社會》當大力擁槍的川普走訪槍擊案城市…當地民眾怒轟:「滾回白宮,別再當巨嬰!」
美國上週末在13小時內接連發生2起重大槍擊案,造成至少31人罹難、38人輕重傷,美國總統川普7日走訪俄亥俄州及德州2處事發地探視傷者,迎接他的卻是當地民眾的抗議聲浪,直批坐視槍枝氾濫問題、帶頭散布反移民、種族歧視言論的川普應該為槍擊悲劇負責。
鍾巧庭
2019-08-08 21:00
評論
國際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種族主義、槍枝氾濫──美國社會兩大腫瘤,病灶就在白宮
他千里迢迢開車10小時來到一座毗鄰美國與墨西哥邊界的城市,只有一個目的:儘可能殺害當地的西語裔。他殺了22個人。
閻紀宇
2019-08-06 06: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