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缺血 文章列表
#
缺血
約 31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降膽固醇不用吃藥!研究證實多吃4種食物「護心抗發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通通降下來
醫界目前對於膽固醇最荒謬的幾件事,無非是大力宣傳膽固醇是壞東西,還有一看到膽固醇數值偏高就急著開藥降膽固醇。我理解大家不喜歡在健檢報告上看到紅字,但其實還有許多不需要吃藥也能有效控制膽固醇的方法,以下就與大家分享一些。
新自然主義
2025-05-11 09: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腹痛、無法排便!腹股溝疝氣復發 達文西手術有效修補
69歲林先生1年來有腹痛、左側下腹部突起的症狀,懷疑為疝氣但未就醫;近日因患處無法推回,導致無法排便且患部極度疼痛,曾在他院接受緊急手術,不料一個月後患處復發。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昱天表示,考量個案上次手術可能有沾黏情情且復發疝氣情況複雜,遂改以達文西微創手術將突出的囊袋復位,並以人工網膜修補。術後當天林先生便能下床活動,隔日平安出院。
黃天如
2025-04-22 13:00
風生活
即時
不滿2歲兒玩冰箱!台中狠父「抓他狠撞門」釀昏迷倒地…搶救1個月「腦出血不治身亡」
台中去(2024)年1月間發生一起家暴致死悲劇,一名男子因不滿2歲多兒子玩冰箱門,竟抓住男童身體撞擊冰箱,造成男童顱內出血等傷勢,送醫搶救不治。檢方日前依傷害致死等罪嫌將吳男起訴,將由國民法庭審理。
中央社
2025-04-21 11:10
新聞
國際
醫療健康
全球暖化的「米食族大危機」!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稻米砷含量上升,多吃飯恐導致罹癌、心血管疾病
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公衛學院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可能顯著影響稻米中的砷含量。當氣溫上升超過攝氏2度並伴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時,稻米中的無機砷濃度會上升,由於稻米是數億亞洲人、更是全球超過半數人口的主食,每天食用稻米的人數超過小麥或玉米。亞洲民眾的健康風險在2050年之前大幅增加,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發表CO2濃度和氣溫上升如何影響稻米砷含量的研究。
國際中心
2025-04-20 14:31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全球首例!台大醫院今完成「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手術以葉克膜為靈感
每個人都知道器官移植的器官難等,卻可能不知道有時好不容易等到了器官,卻未必能移植成功。台大醫院今(16)日發布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即以葉克膜為靈感,設計出器官維護系統,在心臟移植過程中持續灌流大愛捐贈者的含氧血液,讓心臟始終保持跳動的狀態,藉此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黃天如
2025-04-16 19: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天氣忽冷忽熱恐誘發中風?20年大數據揭示潛在危機
多數人都知道氣溫大幅變化會影響健康,卻難以量化。國衛院以中風為標的,利用健保大數據,縱觀2001~2020年20年內國內110萬例首次中風的案例,並創新以兩日內的氣溫變化作為分析基礎。結果發現,一般民眾只知氣溫驟降要注意保暖,以降低中風發生機率,對於氣溫驟升卻缺乏警覺性。
黃天如
2025-04-14 20:00
風生活
健康
郭瑤琪主動脈剝離逝》年輕人也會得!出現3症狀立刻就醫,醫師教2撇步有效預防
69歲前交通部長郭瑤琪日前因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新光醫院治療,這次主動脈剝離是突發狀況,據傳,郭瑤琪經過緊急手術後入住加護病房,並使用葉克膜。目前院方表示,未經家屬授權,不便透露患者病情和隱私。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粉專表示,相比55歲以上男性,同齡女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死亡的機率增加42%,女性罹患主動脈剝離時,典型的撕裂胸痛占61%,也可能出現不明原因噁心嘔吐、肩胛間鈍痛、突發式疲倦等,這是因為50歲以上的女性停經後雌激素驟降,使血管彈性蛋白流失加速,因此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男性的1.8倍。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3-24 15:46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健康
胸痛到受不了?醫生曝「主動脈剝離10大預兆」要小心,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
69歲的前交通部長郭瑤琪近日因突發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新光醫院急診並接受手術,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持續觀察中。醫療專家指出,主動脈剝離雖然是較為罕見的疾病,但致死率極高,如果沒有及時治療,48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50%,提醒民眾必須關注自身心血管健康。
下班經濟學
2025-03-24 14:06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比黃金還貴!中藥材「牛黃」身價暴漲,引發全球走私狂潮
夜深人靜。在巴西東南部農業帶的一家屠宰場裡,一群身上濺了血的男人圍在一堆牛內臟旁邊,看能不能從裡面找到金子。
Samantha Pearson
2025-02-17 12:20
新聞
國內
當心冷到中風!單側無力、口齒不清都是徵兆 黃金4.5小時內這樣做還有救
冷氣團來勢洶洶,氣溫驟降幅度驚人,而低溫與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使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德國一項研究指出,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2.9度,中風風險會增為1.1倍;若是心血管風險較高的族群,包含三高、心房顫動、吸菸、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習慣,甚至有腦中風家族史等,風險則會增為1.3倍。
黃天如
2025-01-15 16:09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大便鬆散不成形是什麼原因?醫師揭7種常見糞便型態,多吃7種食物有效改善
年後不少人腸胃拉警報,甚至出現便祕的問題。不少人都知道要觀察自己排便狀況,以確認腸道健康,但你知道嗎,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就沒有便祕、而兩三天才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在醫學上想判斷自己是否有便祕問題,解便型態與頻率都需要一併考量。
華人健康網
2024-12-22 08:3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賴香伶觀點:經濟效率與長工時的迷思
日前台灣的全年總工時國際排名出爐,不出所料仍是亞洲地區的前段班;2023年台灣「受僱者平均年總工時」為2020小時,在39個主要國家中排行第6,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對比10年內的總工時數,除了在疫情期間曾小幅降低外,此次公佈的工時又回到相對高點,顯示勞工的工作時間並未隨著收入增加而減少,更遑論薪資漲幅停滯下,加班仍是收入補充的重要來源。
賴香伶
2024-12-16 06: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用血再不「計較」恐陷危機?醫揭密台灣輸血文化:每次都2袋、4袋的叫
台灣長居世界捐血率冠軍,但受到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影響,用血供需平衡仍是一個嚴肅的話題。針對謹慎用血,恐怕很少人知道WHO早在2011年就提出「病人血液管理」(PatientBloodManagement,PBM)的觀念,它的意思不是要醫界減少用血,而是應該落實適當用血,並據以增進病人健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麻醉科暨手術室主任林真福多年來在「用血如流水」的醫界默默努力,如今終於將該院打造成全台第一家將PBM全面引進手術室,並逐步推至全院各科的醫院。
黃天如
2024-11-26 08:50
新聞
國內
空污籠罩台灣西半部!專家曝「用肺發電」後果:不只肺癌,還有這些病
受颱風天兔接近影響,下沉氣流加上大環境偏吹東風,西半部地區處背風處,污染物難擴散出去,今(15)日PM2.5濃度較高,許多人出們都發現空氣中灰濛濛一片。對此,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透過臉書指出,「燃煤電廠之所在,空氣污染之所在」,若要降低PM2.5濃度,除了落實無油交通,更要減少燃煤發電。
許詠晴
2024-11-15 15:54
新聞
國際
週末就是該補眠!最新研究:是否睡飽真的有差,補眠可降低20%心臟病風險
忙碌工作一整個星期之後,好不容易有個週末休假時間,許多上班族都會選擇此時多睡片刻,不只能調整作息和精神更好,根據最新科學研究發現,這個舉動很可能還對心臟健康有益處。一份蒐集近十萬受訪者資料,彙整分析而成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利用週末休息時間補足上班日的睡眠不足缺憾,能大大改善人們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李靖棠
2024-11-12 20:00
地方新聞
新竹
同濟台灣總會啟動全台大補血 竹苗區吹號角,募集125萬cc熱血
每年秋冬全台各縣市血庫缺血屢見不鮮,對全國捐血中心是最難熬的季節。第51屆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有感於亟需鮮血救命的人經常命懸一線,決定展開規模空前的大募血行動,竹苗區主席郭雅蕙肩負這項同濟會全國同步捐血任務,今(9)日在新竹遠東巨城購物中心吹起衝鋒號,總會長甄啓剛專程蒞臨主持開幕剪綵啟動儀式,全國各區陸續接棒,單日目標募集5000袋鮮血,125萬cc熱血入庫!
方詠騰
2024-11-09 20:07
新聞
國際
女性喝牛奶得三思!每天一杯拿鐵,心臟病風險增5%:喝愈多患病機率愈高
許多上班族每天早上,都會有喝牛奶的習慣,最新一份醫學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們是時候考慮改喝豆漿、杏仁奶或燕麥奶代替,特別是那些喜歡天天喝一杯香醇拿鐵的女性。根據一項由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University)團隊,發表在《BMC醫學》期刊的新研究,長期喝一般牛奶,可能會增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IHD)的風險,它是泛稱所有因血流不足引起心臟組織缺氧的疾病,包含常見的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
李靖棠
2024-11-09 19:30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大陸學術團入台卡關、台人在陸無端被抓 羅文嘉喊話對岸:兩岸需不同聲音「有意義交流」
近期中國大陸接連開放福建旅客赴馬祖、金門旅遊,又宣布恢復文旦輸陸,看似兩岸關係有緩和跡象,卻又傳出大陸學術交流團入台遭「技術性卡關」,以及社運人士楊智淵被陸方定調為「台獨頭目」而判刑9年。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向對岸喊話,兩岸需要有不同聲音的「有意義交流」,兩會也應該恢復正式管道,以因應兩岸民間交流隨時發生的緊急狀況。
兩岸中心
2024-09-06 17:03
風生活
品味生活
健康
心理
退休除了健康與財富自由,關於「這兩點」豐富老化歷程的快樂心理力量,你擁有了嗎?
一名南部公務員退休的阿公,太太過世後與子女北上同住,子女近期發現爸爸專注力、胃口都變差,也不太愛說話,以為是失智症就醫,結果一問診提到太太過世的事淚流滿面,甚至表達想自殺,後來確診為老年憂鬱症。醫師提醒,老年憂鬱常與失智混淆,但老年憂鬱症常是失智症的前兆,如果家人發現年長者憂鬱症穩定後,各方面功能卻越來越差,一定要提早就醫。
陳麗茹
2024-09-06 16:32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何時宜觀點:從賴三條看台灣的電從哪裡來?
-Thereisnothinginlifetofear,justtounderstand.(居禮夫人)
何時宜
2024-09-05 06: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