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在巴西東南部農業帶的一家屠宰場裡,一群身上濺了血的男人圍在一堆牛內臟旁邊,看能不能從裡面找到金子。
「瞧瞧這塊頭兒,」一名工人說。他用漏勺按著牛肉,露出一個跟高爾夫球差不多大的深橙色硬塊,在日光燈下閃閃發光。
德奧利維拉將牛黃封裝起來。(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牛黃是中國傳統醫藥中最珍貴的藥材之一,價格已經變得十分昂貴,貿易商不吝支付每盎司5800美元(約合台幣18萬9775元,相當於黃金價格的兩倍)的高價來購買這些由膽汁積聚而形成的硬塊。
面對高血壓、肥胖和富裕西方世界所熟知的其他疾病的激增,中醫使用牛黃來治療中風。在中國,經過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和由此帶來的飲食結構的改變,這類疾病現在變得十分普遍。牛黃需求的激增在全球主要牛肉產區引發了尋寶熱潮,從美國德克薩斯州到澳洲,人們無不為牛黃而痴狂,尤其是在這裡,在世界最大的牛出口國巴西的大草原上。
「我一開始還以為是開玩笑,」聖保羅州巴雷托斯警察局的調查員拉斐爾・法里亞(Rafael Faria)說。巴雷托斯是聖保羅州的一個農業小鎮,是巴西牛仔競技的發祥地。最近,他被叫去調查一系列牛黃搶劫案和走私案,這類案件十分猖獗,貿易商挖空心思把牛黃送到香港、上海和北京的買家手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數據,中國傳統醫藥現已成為市場規模高達一年600億美元的產業,隨著中國人口的高齡化,中藥越來越關注高血壓和心臟病。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鼓勵使用中藥,以此激發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科學家爭相開發疫苗,並測試更多的傳統療法。
中國政府還在海外推廣中藥,以配合在全球範圍內推進的基建項目,並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班牙和模里西斯等國建立中醫診所,鼓勵當地人採用中醫。中國政府去年12月宣布,計劃培訓約1300名醫療工作者,將他們派往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環保人士將野生動物販運令人警覺的成長趨勢歸咎於中國傳統醫藥。各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遏制犀牛角、穿山甲鱗片和老虎陰莖等稀有動物器官的交易。雖然收集牛膽結石本身很少引起環保人士的關注,但這種物質往往與瀕危動物的器官包裝在一起。例如,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藥丸要將牛黃和犀牛角混合在一起炮製。
「過去幾十年來,中醫藥行業的迅速發展加劇了亞洲及其他地區瀕危野生動植物所面臨的壓力,」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協會(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表示。近幾十年來,該組織一直在對中醫藥行業掠奪性利用野生動植物的做法展開追蹤。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川普2.0時代下,台美關係會生變嗎?
|
更多文章
)
逃稅和躲避警察
在巴西,出售牛黃並不違法,但這種小小的鐵鏽色石頭在很大程度上是進行地下交易,交易商們逃避稅收和法規,武裝幫派也不斷湧現,以獵取這些寶藏。
最近,在距離巴雷托斯數小時車程的聖若昂-達博阿維斯塔,武裝劫匪闖入一棟農舍,將屋主和他們6歲的孫子捆綁起來,搶走了價值約5萬美元的牛黃。
近年來,巴西和昆士蘭州(澳洲牛肉產量最高的州)的屠宰場工人也因在工作中盜竊牛黃而被逮捕,他們有時會偷偷把牛黃塞到自己的膠靴裡。
據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稱,在烏拉圭這個全世界人均養牛數量最多的國家,一對兄妹因未向當局申報便將價值逾300萬美元的牛黃販運至香港,於去年9月被判入獄。
在大多數國家,膽結石是人們一輩子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
膽紅素是紅細胞自然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深橙色化合物,通常會排出體外。但當膽紅素積聚形成膽結石時,會對牛、人類或任何脊椎動物造成危害,甚至會致命。
但在巴西,農民們現在交流他們所見過膽結石的大小時,眼睛會閃閃發光,他們開始充滿興趣地注視牛肚子下面的腫塊。
「如果我知道其中有一頭牛得了膽結石,一整群牛我都會自己來宰殺,」牧場工人佩德羅・貝內蒂(Pedro Benetti)將三十多頭牛從卡車上卸載到附近的屠宰場後說。
巴西中西部戈亞斯州的巴西牛黃貿易公司Oxgall的執行長何塞・德奧利維拉(José de Oliveira)說,牛黃的品質和價格千差萬別,一般認為,栗棕色牛黃最純淨。
「平均而言,我們支付的價格在每盎司1700美元到4000美元(約合台幣5.5萬到13萬元)之間,」他說。這意味著,一顆膽結石的價值可能比一頭牛身上所有的肉還要高。
他說,公司從屠宰場和農場主手中購買牛黃,在巴西境內通常用飛機來運輸,以避免在高速公路上遭到搶劫,然後真空包裝,將牛黃運往亞洲。
何塞・德奧利維拉在他位於巴西中西部戈亞斯州的辦公室。(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據警方和出口商稱,許多其他生產商也在非法經營,他們將牛黃藏在果醬罐、兒童玩具等各種物品中進行運輸,以規避繁瑣的法規。在極少數情況下,弄虛作假者會在石頭中間摻入磨碎的磚塊或注入糖,以增加石頭的重量。
由於大部分市場仍在違法經營,與行業規模有關的數據很少。但根據美國農業貿易辦公室(U.S. Agricultural Trade Office)去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從巴西到香港(香港是到中國最常見的中轉站)的出口數據表明,這一市場近年來急劇擴大。
2023年,香港的牛黃進口價值達到2.184億美元,較2019年的7550萬美元成長了近兩倍,但研究人員認為,實際規模可能比這更大。2023年,巴西是香港最大的牛黃供應國,約佔向香港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其次是澳洲、哥倫比亞、阿根廷、美國和巴拉圭。
「近年來,特別是在2024年,美國農業貿易辦公室(Agricultural Trade Office)收到香港本地進口商關於尋找美國牛膽結石的詢問請求——這表明香港對這種副產品有著潛在需求,」農業貿易辦公室寫道,並鼓勵美國生產商在市場上佔據更大份額。
古老的實踐
牛膽結石一旦取出,會仔細清洗,晾曬數周,然後碾碎。在中國,牛黃粉末通常與水牛角粉末、雄黃(一種含砷的紅色寶石)等其他成分混合,壓製成所謂的安宮丸。
牧場裡的一頭牛。(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安宮丸是家庭藥箱中的應急藥物,兩粒裝安宮丸的價格大約為200美元(約合台幣6544元),」在中國出生、職業生涯早期接受過中醫教育的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醫生、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助理教授溫東海(音譯)博士說。
溫醫生說,雖然牛黃許多所謂的藥效(比如退燒和治療感染)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最近的實驗研究發現,安宮丸能為治療中風爭取時間。
香港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最近對老鼠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安宮丸可以延緩缺血性中風的影響。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因血栓阻斷流向大腦的血液而導致。
研究人員發現,安宮丸中的幾種成分可以保護大腦周圍的黏膜,或為中風患者爭取到30分鐘的額外時間,使他們能夠在遭受不可逆腦損傷(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致命的腦損傷)之前被送往醫院。
這使得牛黃粉在中國受到空前追捧。世界衛生組織稱,中風已成為導致中國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在中國,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178人死於中風,比例相當於美國的三倍多。研究人員將此歸咎於中國嚴重的吸煙問題(中國煙民佔全球吸煙者的近三分之一)、人口的迅速高齡化,以及與收入成長相關的因素,比如農村地區肥胖症的激增。據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估計,2023年中國估計有3.3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較2007年的約2.3億人有所增加。
屠宰場
在巴西的農業帶,人們普遍認為嚥下變硬的牛膽汁很噁心。
當被問及吃不吃牛黃時,巴雷托斯附近一家屠宰場的一名工人說:「天哪,不要!」
他負責在屠宰場後面一個戒備森嚴的房間裡切開膽囊,這個房間被金屬柵欄封鎖,並有多個監控攝影機監視。他說,夜班期間,他每屠宰約100頭牲畜,會發現至少一顆結石。
他說,雖然出售這些石頭的大部分收入歸屠宰場老闆所有,但他每找到一塊石頭,會從中抽取一小筆佣金,他說,他擔心被搶,所以不願意透露自己的身份。
「有時候,價值比我一個月的薪水還要高,」他說。他還補充說,最小的石頭往往最純淨,價值最高。「非常危險,我們把石頭拿出來以後,會立馬把它放進保險箱。」
巴西農民對牛黃價格充滿信心。(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聖保羅州立大學(São Paul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員達妮埃拉・戈麥斯・達席爾瓦(Daniela Gomes da Silva)說,在巴西熱帶草原上獵取膽石的活動已經變得極其瘋狂,一些生產者最近甚至詢問如何讓牛長膽結石。
「就好像我們知道似的!」她說。「我們仍然不了解導致膽結石的確切機理。」
達席爾瓦說,雖然較老的牛和散放的牛往往更容易患膽結石,但為什麼有些牛會患膽結石,而有些牛不會,這仍然是個謎。
達席爾瓦說,有一點是明確的:隨著巴西變得越來越富裕,農場的效率越來越高,膽結石在巴西越來越罕見。
富裕的農民買得起品質更高的飼料,牛隻飼養一年半就送去屠宰場宰殺,換上新的牲畜。達席爾瓦說,所有這些都會使肉質更加鮮美,牛奶總產量更高,不過,膽結石的數量通常會減少——這一趨勢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出口的牛黃數量已經相對較少。
她說,巴西農民最好堅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生產牛肉和牛奶,她告誡生產者不要輕信草原上神乎其神的傳說,相信有足球大小、價值百萬美元的膽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