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台大醫院今完成「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手術以葉克膜為靈感

台大醫院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重獲新生的蘇小姐(左起)與台大心臟外科醫師紀乃新合影。(台大醫院提供)

每個人都知道器官移植的器官難等,卻可能不知道有時好不容易等到了器官,卻未必能移植成功。台大醫院今(16)日發布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即以葉克膜為靈感,設計出器官維護系統,在心臟移植過程中持續灌流大愛捐贈者的含氧血液,讓心臟始終保持跳動的狀態,藉此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台大自1990年完成全台首例心臟移植手術,截至目前為止,已累計完成了逾700例的心臟手術,此次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也登上頂尖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從葉克膜獲得啟發 維護系統歷經10年測試

傳統心臟移植手術是將捐贈者的心臟取出後,放置於低溫保存液中,以減少代謝需求,但器官一旦離體還是會慢慢開始受損,這段爭分奪秒的缺血時間,可能就會影響心臟功能與移植的成功率。台大團隊從體外循環維生系統「葉克膜」得到啟發,經過長達10年的測試,包括小豬動物實驗,終於設計出可以讓心臟全程保持跳動的維護系統。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紀乃新指出,台大醫院開發的「台大移動式灌流系統」,能夠讓離體的心臟持續跳動,關鍵就是移植過程中必須持續利用捐贈者的血液灌流保護心臟,然後在心臟持續跳動的狀態下完成移植,完全避免缺血時間。

49歲的蘇小姐就是那個幸運兒,因為罹患擴張型心肌病變,自2014年開始出現心衰竭症狀,且雖經藥物控制,仍無法避免病情持續惡化。2022起她在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等候大愛者的心臟捐贈,直到去年8月15日順利等到捐贈者,並接受了「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迎來新生。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大刀恐揮向醫藥!必要藥品憂漲價甚至沒得用 衛福部揭對策 更多文章

蘇小姐分享心情說,手術前她哪裡都不能去,現在一口爬四層樓都不是問題,非常感謝台大醫療團隊,尤其是大愛捐贈者的協助。紀乃新強調,無缺血移植的重大意義在以大愛者血液全程灌流心肌,消除心肌缺血及心臟再灌流造成的傷害,讓心臟在整個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減少因缺血導致的組織損傷,藉此改善術後心臟功能與患者存活率。